圣经文本

 

马可福音第3章

学习

   

1 耶稣又进了会堂,在那里有一个人枯乾了一只手。

2 众人窥探耶稣,在安息日医治不医治,意思是要控告耶稣。

3 耶稣对那枯乾一只手的人起来,站在当中。

4 又问众人:在安息日行善行恶,命害命,那样是可以的呢?他们都不作声。

5 耶稣怒目周围看他们,忧愁他们的心刚硬,就对那人伸出手来!他把手一伸,手就复了原。

6 法利赛人出去,同希律一党的人商议怎样可以除灭耶稣。

7 耶稣和门徒退到海边去,有许多人从加利利跟随他。

8 还有许多人见他所做的大事,就从犹太、耶路撒冷、以土买、约但河外,并推罗、西顿的四方来到他那里。

9 他因为人多,就吩咐门徒叫一只小船伺候着,免得众人拥挤他。

10 他治好了许多人,所以凡有灾病的,都挤进来要摸他。

11 无论何时看见他,就俯伏在他面前,喊着说:你是神的儿子。

12 耶稣再三的嘱咐他们,不要把他显露出来。

13 耶稣上了山,随自己的意思叫人来;他们便来到他那里。

14 他就设立十二个人,要他们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们去传道,

15 并给他们权柄赶鬼。

16 这十二个人有西门─耶稣又给他起名叫彼得

17 还有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又给这两个人起名叫半尼其,就是子的意思,

18 又有安得烈、腓力、巴多罗买、马太、多马、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和达太,并奋锐党的西门;

19 还有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

20 耶稣进了一个屋子,众人又聚集,甚至他连饭也顾不得吃。

21 耶稣的亲属见,就出来要拉住他,因为他们他癫狂了。

22 从耶路撒冷下来的文士:他是被别西卜附着;又:他是靠着鬼王赶鬼。

23 耶稣叫他们来,用比喻对他们撒但怎能赶出撒但呢?

24 若一国自相分争,那国就站立不住;

25 若一家自相分争,那家就站立不住。

26 撒但自相攻打分争,他就站立不住,必要灭亡。

27 没有人能进壮士家里,抢夺他的家具;必先捆住那壮士,才可以抢夺他的家。

28 我实在告诉你们,世人一切的罪和一切亵渎的话都可得赦免;

29 凡亵渎圣灵的,却永不得赦免,乃要担当永远的罪。

30 这话是因为他们:他是被污附着的。

31 当下,耶稣的母亲和弟兄,站在外边,打发人去叫他。

32 有许多人在耶稣周围坐着,他们就告诉:看哪,你母亲和你弟兄在外边找你。

33 耶稣回答:谁是我的母亲?谁是我的弟兄?

34 就四面观看那周围坐着的人,:看哪,我的母亲,我的弟兄。

35 凡遵行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

   

评论

 

探索马可福音第三章的意义

原作者: Ray and Star Silverman (由觉醒翻译成中文)

第三章

翻译:觉醒


在安息日治病


1.耶稣又进了会堂,在那里有一个人,他的一只手枯干了。

2.众人窥探耶稣在安息日医治不医治,意思是要控告耶稣。

3.耶稣对那枯干一只手的人说,起来,站在当中。

4.又问众人说,在安息日行善行恶、救命害命,哪样是可以的呢?他们都不作声。

5.耶稣怒目环视他们,忧愁他们的心刚硬,就对那人说,伸出手来。他把手一伸,手就复了原。


在前面的情节中,耶稣表明,触摸麻风病人,与罪人一同坐席,或在安息日掐麦穗,都不违反神的诫命。当祂与罪人一同坐席,一同吃喝时,祂是在教导人们,悔改自己的罪要从聆听神的话语开始。接着,祂的门徒掐了麦穗来吃。从属灵的角度来说,肉体的饥饿对应灵性的饥饿,即从主学习的渴望。因此,当我们将安息日视为领受教导的日子,便是正确遵守了安息日。 1

但它的意义不止于此。安息日也应该是向邻舍行善的日子。在接下来的情节中,耶稣在安息日直接进了会堂,在那里有一个人,他的一只手枯干了。宗教领袖知道耶稣对待安息日的态度,并因此憎恨祂;他们急切地想看看耶稣要做什么。如果祂在安息日医治这个人,这将进一步证明耶稣是一个恶劣的亵渎者,必须受到惩罚。如经上所记:“众人窥探耶稣在安息日医治不医治,意思是要控告耶稣。”(马可福音3:3

可悲的是,宗教领袖对见证耶稣神奇医治一只枯干的手没有兴趣。相反,他们急切地想要收集对耶稣不利的证据。这真是一大讽刺。然而,耶稣将要传达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训。祂要表明,安息日不仅是接受教导的日子,也是遵行主旨意的日子。两者都是必要的。在最简单的层面上,宗教只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从神的话语中领受真理。第二个方面比第一个方面更重要,就是把真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当然,我们每天都要如此行,但这尤其是尊重安息日的方式。为了示范这一点,耶稣对那枯干一只手的人说:“起来,站在当中。”(马可福音3:32

这是第一个吩咐,其原文是 Ἔγειρε(Egeire)和 μέσον(meson)。前者是“醒来”或“起来”的意思,是一种鼓励;后者是“在我们中间”的意思。换句话说,耶稣要求他当着宗教领袖的面,主动做一些事情,而宗教领袖会认为这是“作工”,因此违反了他们对安息日的观念。

接下来,耶稣转向会堂里的宗教领袖,说:“在安息日行善行恶、救命害命,哪样是可以的呢?”(马可福音3:4)他们都不作声。关于安息日的新认识,他们没有准备好听,也不想听。耶稣怒目环视他们,忧愁他们的心刚硬。但祂并不气馁。祂转向那枯干了一只手的人,说:“伸出手来。”(马可福音3:5

这是第二个吩咐。“伸出手来”这句话包含了一个神圣的教训,即我们要自己努力。在灵性发展的道路中,我们必须尽自己的一份力。我们必须努力,必须伸展自己。尽管这样做的能力完全来自主,但我们必须尽自己的努力,让主藉着祂所赐的真理作工。这就是我们“起来”,走到会堂中间,向主伸手的方式。我们若如此行,尽自己的努力,主就会赐我们力量,遵守祂的诫命。这就是我们得医治的方式——通过听从主的吩咐,竭力伸展自己。如经上所记:“他把手一伸,手就复了原。”(马可福音3:5

那枯干了一只手的人挨近耶稣,伸出手来,耶稣也挨近他。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我们怎样亲近神,神就怎样亲近我们。每当这种情况发生,让主从里面医治我们,这就是安息日。 3


耶稣再次不许污灵作声


6.法利赛人出去,同希律一党的人商议怎样可以除灭耶稣。

7.耶稣和门徒退到海边去。有许多人从加利利跟随他。

8.还有许多人听见他所做的大事,就从犹太、耶路撒冷、以土买、约但河外并推罗西顿的四方,来到他那里。

9.他因为人多,就吩咐门徒为他预备一只小船,免得众人拥挤他。

10.他治好了许多人,所以凡有灾病的,都挤进来要摸他。

11.污灵无论何时看见他,就俯伏在他面前,喊着说,你是神的儿子。

12.耶稣再三严厉地吩咐他们,不要把他的身份张扬出去。


耶稣引入了几种看待宗教生活的新方式。祂表明,有一种看待罪人的新方式,有一种实践悔改的新方式,有一种守安息日为圣的新方式。这是新酒,不能装在旧皮袋里;是新布,不能缝在旧衣服上。简而言之,耶稣来教导和示范的是宗教生活的新观点(酒)和行善的新方法(布)。但宗教领袖不能忍受,他们的观念和态度被描绘为“旧皮袋”和“旧衣服”。如经上所记:“法利赛人出去,同希律一党的人商议怎样可以除灭耶稣。”(马可福音3:6

因此,耶稣退到海边去,许多人跟着祂,他们听说了祂神奇的医治。无论祂走到哪里,人群都涌向祂,许多人伸手触摸祂,特别是那些犯病的。他们知道并相信,只要触摸耶稣,他们就能得到医治。甚至污灵也俯伏在祂面前,喊着说:“你是神的儿子。”(马可福音3:11

当污灵这样喊叫,称耶稣为“神的儿子”时,祂吩咐他们,不可叫人知道。如经上所记:“耶稣再三严厉地吩咐他们,不要把他的身份张扬出去。”(马可福音3:12)这是本福音中一个持续的主题。耶稣一次又一次地告诉污灵和魔鬼,还有一次叮嘱麻风病人,什么都不要说。

为什么耶稣如此反对人们谈论祂的本性和神迹呢?最常提到的一个解释是,耶稣希望隐藏祂的弥赛亚身份,直到复活之后。根据这一理论,耶稣知道过多的宣传会激起宗教当局的愤怒,在祂完成在世的使命之前就寻索祂。因此,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暗暗地履行祂的使命是很重要的。

另一种解释是,耶稣不希望人们对祂的弥赛亚角色有误解。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期待和盼望一位世俗的君王,带领他们战胜世间的敌人,减轻他们的饥饿,治愈他们的疾病。但耶稣的特殊使命是做一位属灵的君王,制服邪恶的力量,满足他们灵性上的饥渴,治愈他们灵性上的疾病。这必然涉及到一种革命性的弥赛亚观念。因此,耶稣不希望人们谈论祂是一个行外在神迹的人,因为这不是祂的主要使命。

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耶稣经常吩咐魔鬼或世人对祂所行的事保持沉默。但也有一些时候,耶稣既不禁止也不鼓励。例如,在前面的情节中,当耶稣治好那枯干了一只手的人时,祂并没有禁止他说话。但祂也没有鼓励他说话。为了理解为什么耶稣有时说“不要告诉任何人”,有时又什么都不说,我们将仔细看看本福音中出现的每一次情况。


伪善的危险


13.耶稣上了山,随自己的意思叫人来。他们便来到他那里。

14.他就设立十二个人,要他们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们去传道,

15.并赐给他们权柄,医病赶鬼。

16.这十二个人有西门,耶稣又给他起名叫彼得。

17.还有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又给这两个人起名叫半尼其,就是雷子的意思。

18.又有安得烈、腓力、巴多罗买、马太、多马、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和达太,并奋锐党的西门。

19.还有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


谁有能力分享福音?需要什么特殊的准备、资格和性格特征?什么时候最好说话,什么时候最好沉默?虽然我们可能期望那些分享福音的人都是好人,但情况并非总是如此。自私、自负的人也能理解并分享福音。因为按照主所设计的宇宙,任何人的悟性都可以被提入天堂之光。在那样的高度,即使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也能像天上的天使一样理解并分享福音。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就连地狱里的魔鬼也称耶稣为“神的圣者”(马可福音1:24)或“神的儿子”(马可福音3:11)。 4

悟性的提升是为了帮助我们看到我们在哪些方面是自私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和不体贴人的。在这些顿悟的瞬间,我们的悟性得以开启。这是我们的“山顶时刻”。当我们长久脱离低级本性,看清卑劣的事物,对神的旨意有更高的领悟时,我们就经历这种内心光明的时刻。如果我们善用这些时刻,仰望主的力量,远离我们在自己身上所看见的恶,一个新的意愿就会在我们里面诞生。 5

这样的时刻在下一个情节中得到了体现,我们看到耶稣在山上聚集祂的十二门徒,“差他们去传道”(马可福音3:14)。门徒都是祂亲自拣选的。如经上所记:“他随自己的意思叫人来。”(马可福音3:13)祂又“赐给他们权柄,医病赶鬼”(马可福音3:15)。在更内在的层面上,十二门徒在山顶聚集代表我们最高思想和情感的聚集。这些是“山顶时刻”,我们感到与神亲近,并有能力“医病”(去除邪恶的欲望)“赶鬼”(摆脱由邪恶产生的错误观念)。 6

不幸的是,这样的灵感时刻不会像我们希望的那样长久持续。例如,在“山顶时刻”,我们可能会说:“我知道我不应该生气或忧虑。”但是,当我们的低级本性被激起时,崇高的真理就没有了安身之处。没有好的土壤让真理的种子生根发芽。

在这些时候,人必须自己努力(仿佛是凭着自己)——这被称为“意志力”——以便产生一个新的意愿。除非远离邪恶,并且仰望主的力量,否则更高的意识状态无法持续。简而言之,真理是美好的,但必须在需要时加以使用。头脑的改变是一回事。这是我们所有人开始的地方。但是,除非它引向心灵的改变,否则对我们没有益处。旧的本性会重新出现,一次又一次让我们重蹈覆辙。 7

这段情节从山上开始,以下山结束。每个门徒的名字都被提到,最后被提到的是加略人犹大,他被称为“卖耶稣”的犹大(马可福音3:19)。这描绘了人的心灵是如何从信仰的顶峰跌落到背叛的可怕深渊的。


若一家自相纷争


20.耶稣进了一个屋子,众人又聚集,以致他们连饭都不能吃。

21.和他同在的人听见了,就出来要拉住他,因为他们说他癫狂了。

22.从耶路撒冷下来的文士说,他是被别西卜附着。又说,他是靠着鬼王赶鬼。

23.耶稣叫他们来,用比喻对他们说,撒但怎能赶出撒但呢?

24.若一国自相纷争,那国就站立不住。

25.若一家自相纷争,那家就站立不住。

26.若撒但自相攻打纷争,他就站立不住,必要灭亡。

27.没有人能进壮士家里,抢夺他的家具,必先捆住那壮士,才可以抢夺他的家。

28.我实在告诉你们,世人一切的罪和一切亵渎的话,都可得赦免。

29.凡亵渎圣灵的,却永不得赦免,乃要担当永远的罪。

30.这话是因为他们说,他是被污灵附着的。


圣经清楚地告诉我们,主渴望用天上的食物喂养我们。天上的食物就是从祂而来的良善和真理。正如我们在马太福音中所学到的,我们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马太福音4:4)。虽然耶稣渴望在灵性上喂养我们,但许多低级的欲望阻碍了我们,使我们无法得到属灵的滋养。因此,在下一节开始时,我们读到:“众人又聚集,以致他们连饭都不能吃。”(马可福音3:20

这描绘了我们的头脑被淹没的时候。大量的烦恼、忧虑和疑惑使我们无法专注于主的声音。“众人”的声音阻止我们聆听主的声音,它们不仅仅是像拥挤的人群一样涌入我们头脑的世俗的烦恼和忧虑。从更内在的层面来说,这些忧虑和烦恼是通过邪灵流入的思想和感受,使我们满心否认耶稣的神性。他们喊着说:“他癫狂了。”(马可福音3:21)“他是被别西卜附着。”“他是靠着鬼王赶鬼。”(马可福音3:228

但耶稣回答说:“撒但怎能赶出撒但呢?”(马可福音3:23)耶稣的逻辑是无可辩驳的。在这段经文中,撒但和别西卜代表从地狱产生并侵入我们头脑的错误思想。虚假不能驱逐虚假,相反,错误的观念会相互支持和强化。例如,那些选择否认耶稣的神性,或否认必须遵守诫命的人,可以立时收集数百种错误的观念来支持他们的立场。

同样,每当人们对某人感到不满时,他们可以想起许多例子来支持他们的消极状态。恶魔的影响带着一个又一个虚假涌入,就像苍蝇停在腐烂的物质上,准备疯狂地进食。一些记忆出现在脑海中,作为证据呈现出来。但它们被扭曲了,被放大了,以支持人所处的消极状态。

耶稣继续祂的比喻,祂把分裂的头脑比作一个分裂的王国。祂说:“若一国自相纷争,那国就站立不住。若一家自相纷争,那家就站立不住。”(马可福音3:23-26)换句话说,耶稣是在说,错误的信仰必然会相互配合,以达到它们的目的。撒但不会驱逐撒但,正如错误的信仰不会驱逐错误的信仰一样。相反,他们会联合起来,以实现他们地狱般的目的,正如暴徒联合起来,以达到他们的邪恶目的一样。

只有真理,神圣的真理,才能驱逐虚假。然而,如果人否认或不寻求神圣真理的能力,那么他的头脑就会像被敌人俘虏并被绳子捆绑了一样。耶稣这样说:“没有人能进壮士家里,抢夺他的家具,必先捆住那壮士,才可以抢夺他的家。”(马可福音3:27)当真理被“捆绑”时,头脑就被错误的观念束缚了,家里(本应作主的居所)就被抢夺了。 9

然而,在更内在的层面上,耶稣提到分裂的国,是指头脑分裂的危险。这样的头脑假装相信良善和真理,甚至按照信仰行事,但他内心有黑暗的动机。例如,伪君子的头脑是分裂的,因为他表面上看起来令人愉快和欢喜,但在更深的层次上,他只想着满足自己的私欲。 10

伪善的罪是如此严重,以至于耶稣称它为“不得赦免的罪”。我们可能倾向于认为有比伪善更严重的罪。我们可能会想到谋杀和强奸之类的罪。但伪善尤其邪恶,因为它侵入并摧毁了头脑的内部。最伪善的是那些利用宗教为自己谋利的人,他们扭曲真理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假装虔诚来提高自己的声誉。

耶稣知道这正是那些指责祂与魔鬼勾结的宗教领袖所行的。但祂透过他们虔诚的外表看到了他们内心的腐败和虚伪。所以,耶稣对他们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世人一切的罪和一切亵渎的话,都可得赦免。凡亵渎圣灵的,却永不得赦免,乃要担当永远的罪。”(马可福音3:28-29

这是一个强烈的警告,不仅是对耶稣时代的宗教领袖说的,也是对我们今天的每个人说的。如果我们要承认耶稣是“神的儿子”,要为祂医治我们的爱作自己的见证,我们需要确保我们这样做是出于一颗摆脱了自私欲望的心。我们需要确保我们的见证是在于敬拜神,而不在于荣耀自我。否则,耶稣对污灵的告诫也适用于我们,即当污灵说“你是神的儿子”时,“耶稣再三严厉地吩咐他们,不要把他的身份张扬出去”。 11

当这段情节结束时,我们读到,耶稣之所以对宗教领袖如此说,是因为他们指责祂是被“污灵”附着的(马可福音3:29)。即使在最浅显的层面上,不洁的东西也不能根除不洁的东西,污垢不能去除污垢,污秽不能洗去污秽。我们需要清水(真理)和肥皂(主的能力)并自己的努力,来清除我们生活中的污垢和污秽。耶稣已经显明了祂赶鬼的能力。这能力唯独来自神。指责耶稣是“污灵”附着的,这是不得赦免的罪。这不是因为主不愿饶恕,而是因为这代表了对耶稣神性的否定,以及拒绝接受祂白白赐给每个人的宽恕。


实际应用


伪善的人可能假装虔诚,甚至信靠神,但内心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在这方面,我们要观察自己的言行,注意它们在多大程度上似乎是端正的、道德的和“公义的”,但实际上是由自私自利的欲望所驱动的。我们内心的思想是否与我们的良好行为一致?如果不是,我们可能有“污灵”需要赶出去。 12


在里边


31.当下,耶稣的母亲和弟兄来,站在外边,打发人去叫他。

32.有许多人在耶稣周围坐着,他们就告诉他说,看哪,你母亲和你弟兄在外边找你。

33.耶稣回答说,谁是我的母亲?谁是我的弟兄?

34.就四面观看那周围坐着的人,说,看哪,我的母亲,我的弟兄!

35.凡遵行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


上一节中关于伪善的告诫为理解本章最后一节打开了道路。耶稣在“里边”的某个地方,而祂的弟兄和母亲叫祂到“外边”去。站在外边的众人呼唤祂,说:“你母亲和你弟兄在外边找你。”(马可福音3:32)耶稣环顾坐在里边的人,回答说:“看哪,我的母亲,我的弟兄!凡遵行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马可福音3:34-35

耶稣在世的一生都在努力克服祂出生时所继承的恶。这些恶由站在“外边”的母亲和弟兄来代表。这是祂所继承的外在本性。然而,在“里边”的是祂的神圣灵魂,也就是祂称之为“父”的无限者。 13

同样,我们也有一个外在的本性(众多自私的情绪和想法)和一个内在的本性(更崇高、更高尚、更属灵的倾向)。外在的本性喜爱世俗的乐趣,不断呼唤我们内在属灵的本性出来并为它服务。这代表完全属世者所特有的秩序颠倒。这样的人确实也承认属灵的事物,但仅限于它为自私的、世俗的利益服务的范围内。

正如我们在上一节所看到的,这种伪善被称为“干犯圣灵的罪”。它相当于利用更高的(神和神的话语)来为更低的(对自我和世界的爱)服务。在这种情况下,更高的成为更低的仆人,这与天国的秩序相反。自我被崇拜,凌驾于神之上,物的价值被视为高于人。

毫无疑问,耶稣拒绝让“高我”成为“低我”的仆人。我们不能让与生俱来的自私倾向支配或利用宗教的神圣事物。相反,应该让宗教的神圣事物支配我们的低级本性。这只能通过真诚地渴望遵行主的旨意来实现。在这种背景下,耶稣环顾四周的门徒和其他同在屋里的人,说:“看哪,我的母亲,我的弟兄!”(马可福音3:34)为了表明祂不偏爱任何人,耶稣又说:“凡遵行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马可福音3:35

我们若要亲近主,就必须听祂的话语,遵行祂的旨意。我们若如此行,我们的头脑就不再是一个“自相纷争的家”。相反,它将成为天国的居所,在那里,真理与良善是合一的,内在的思想与外在的行为是一致的,良善的愿望、神圣的真理和高尚的努力形成神圣的联盟。门徒代表我们最高的思想和愿望,他们就在我们内心深处,支持我们努力遵行神的旨意。

脚注:

1详解启示录617[19]:“属灵的饥渴和属灵的饮食表示对良善与真理的喜爱和渴望,属灵的饮食就是教导、接收和领受。”

2真实的基督教301:“主降世以后......安息日成了教导神圣事物的日子,因此也成了歇下劳苦,默想救恩和永生并向邻舍行善的日子。”

3真实的基督教126:“人应该自己亲近神;人若亲近神,神就进入他里面。”另见圣治145:“当人认为恶是罪,并因此远离它们,门就打开了;当门打开了,占据其内在思维的邪恶欲望就被主逐出,良善的情感被植入,取而代之。”另见属天的奥秘18:“当人处于良善中并被主引导时,这就是‘安息日’。”

4圣爱与圣智243:“人的悟性可以被提入天堂之光,进入天使的智慧。但人的意愿不能升入天堂之热,进入天使的爱,除非他远离恶,视之为罪,并仰望主......灵人能领悟天使智慧的奥秘,几乎和天使一样,这不仅包括简单的灵人,还包括许多魔鬼。”另见圣治20:“那些在邪恶中同时又在真理中的人,可以比作在高处翱翔的鹰,但是,当它被剥去翅膀后,就会从天坠落。那些理解真理,谈论并教导它们,但在生活上不尊重神的人,死后就是这种情况......那些在生活上尊重神的人认为作恶是冒犯神的罪,故禁戒不做。”

5属天的奥秘8806[2]:“由于整个意愿都败坏了......主就通过信之真理在悟性中形成一个新的意愿。”另见属天的奥秘9742:“为了在悟性中形成一个新的意愿,人必须进入真理之光。”

6属天的奥秘5712:“总体而言,疾病起源于各种形式的放纵,纯粹肉体上的享受,以及嫉妒、仇恨、报复、淫荡之类的情绪。这些损坏人的内在。”另见详解启示录455[22]:“‘赶鬼’一词表示移除和摒弃邪恶的虚假。”

7详解启示录946[5]:“主的旨意是,人不仅要仿佛凭自己躲避和远离邪恶,而且要仿佛凭自己作出思考、意愿和行动,但要从心里承认这一切都是出于主。他们必须承认这一点,因为这是真理。”另见详解启示录655[7]:“当魔鬼听见真理时,他们都能理解。但他们不能保留真理,因为当邪恶的情感再度出现时,就会逐出真理的意念。”

8详解启示录740[10]:“这里使用的是‘撒但’而不是‘魔鬼’,因为‘别西卜’......意思是‘苍蝇之王’,表示......各种虚假。”

9详解启示录537[12]:“当没有真理时,他们就被称为‘被捆绑的’,因为除非靠着主,他们无法从虚假中解脱出来。”又见详解启示录730[42]:“人与生俱来的遗传之恶......不能被逐出(即被移除),除非靠着从主那里藉着天堂流入的神圣真理。”

10天堂与地狱68:“伪善之徒说话动听,甚至乐善好施,但是他们做任何事都是为了自己。他们谈论主、天国、仁爱、天国的生活,口气好像天使,行为也无可挑剔,以致其品性看似和言语相称。其实,他们的念头并非如此,信仰也并不存在,只是为了利己,所行之善都是为了一己私欲,即使有益于人,也是希图表现,其最终目的还是利己。”

11属天的奥秘9013:“所谓‘说话干犯圣灵’是指在有关主、天国、教会和圣经的事情上,说话动听,却思想邪恶,行为得体,却图谋邪恶。因此,虚假隐藏在他们所说的真理和所行的良善之内......在来世,恶灵被允许说邪恶和虚假的东西,但不允许说良善和真实的东西,因为来世的所有人都只能说发自内心的话,不允许有分裂的头脑......因为在神圣事物上的伪善或欺骗会败坏人的内心,摧毁人的属灵生命。”

12属天的奥秘·索引1110:“干犯圣灵是属灵的欺骗,或伪善。”

13属天的奥秘2649[2]:“要知道,主持续不断地脱去仅仅人性的东西,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然后得着荣耀。也就是说,祂脱去从母亲所得的东西,直到最后,祂不再是她的儿子,而是神的儿子,不仅在受孕方面是如此,在出生方面也是如此,从而与父合一,就是耶和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