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探索《约翰福音》第 14 章的含义

原作者: Ray and Star Silverman (机器翻译成: 中文)

walking in woods, light

第十四章


"不要让你的心忧虑


1.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你们信神,也当信我。

2.我父的家中有许多居所,若没有,我早已告诉你们;我去是为你们预备地方。

3.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住处,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使我在哪里,你们也在哪里。


在上一章中,耶稣揭示了犹大会背叛祂。祂还告诉门徒,祂要离开,祂要去的地方,他们不能来。然后,在这一章的结尾,耶稣预言彼得会在夜晚结束之前三次不认祂。对门徒来说,这是一个令人困惑和迷茫的时刻。

就在这段神圣的叙述中,耶稣对门徒们长篇大论,给他们讲了一段被称为 "告别的话语 "的内容。这段话的开头是:"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你们信上帝。也当信我。约翰福音14:1).

值得注意的是,耶稣以宗教最基本的真理--对上帝的信仰--开始了他的告别演说。这个真理,即存在上帝,在每个人的幼年时期就已植入。可以说,这是一种精神本能。耶稣只是在呼唤门徒们相信这一真理,向他们保证有一位上帝可以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他们安慰。

虽然这种普遍的本能可能会被世俗的顾虑所压抑或封闭,但神圣的经文证明,有一位上帝始终存在,随时准备支持、保护和加强我们。正如希伯来经文所记载的,"神是我们的避难所和力量,在患难时常在帮助我们"(希伯来文,"神是我们的避难所和力量,在患难时常在帮助我们")。诗篇46:1). 1

只有一个上帝,没有其他上帝,这也是一种普遍的本能。只有一位上帝的真理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它成为以色列人最重要的教导。为了将这一真理铭记于心,尤其是在一个偶像崇拜的时代,他们背诵了一个古老的祷文,叫做Shema。他们每天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觉时都要背诵这段祷文。他们白天讨论它。他们把它贴在家里的门柱上,教给孩子们。它的开头是这样的"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的神是独一的主申命记6:4).

这些开场白强调了唯一、无限、全能的上帝的独特性。祂是不可分割的至高存在,没有与祂同等的存在。上帝通过先知以赛亚说:"我是耶和华,除我之外,别无他人;除我以外,别无上帝"(《以赛亚书》,第 3 卷,第 262 页)。以赛亚书45:5).

因此,当耶稣对门徒说 "你们信上帝 "时,他是在呼唤他们回到对唯一上帝的核心信仰。但他接着又说,"你们也要信我"。耶稣用这句话表明了自己是天地间唯一的上帝的显明。在耶稣那里,上帝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 "患难时现身相助"。祂是活生生的存在,正在为我们每个人在祂的天国中获得永生做准备。


许多府邸


耶稣继续他的告别演说,他说:"在我父的殿里有许多宅子。若不是这样,我早告诉你们了。我去是为你们预备地方。约翰福音14:2). 乍一看,在一所房子里有 "许多宅子",这可能会让人感到困惑。因此,译者通常喜欢用 "房间 "或 "居所 "来代替 "宅邸"。但是,如果对 "宅邸 "一词有更深入的理解,就会发现它有一个重要的用途。

为了理解 "宅邸 "一词的属灵意义,我们首先需要扩展对 "房子 "含义的理解。在圣经中,"房子 "一词有不同的用法。有时,它只是指一个人的家或住所。然而,它也可以指某个人的后代组成的大家庭或一大群亲戚。例如,圣经中提到 "亚伯拉罕家"、"以撒家 "和 "雅各家"。圣经中经常提到 "以色列家",圣殿也经常被称为 "上帝之家"。

更深层次地说,"上帝的家 "指的是上帝天国的整个范围。当大卫王说:"我有一件心愿......使我一生一世住在耶和华的殿中"(《耶和华的殿诗篇27:1), 他指的不是圣殿,而是天国。当他以 "我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诗篇》第 23 篇)作为第 23 篇的结尾时,他说:"我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诗篇23:6), 大卫表达了自己的愿望,他希望终生留在主的面前,享受主的恩惠和怜悯。

在这方面,"神的殿 "指的是一种属天的心境。这是一种不断接受从主那里流入的爱和智慧的心境。在圣经中,这被称为 "耶和华的殿"、"上帝的殿 "和 "我父的殿"。因此,当耶稣说:"在我父的殿里有许多宅子,我去为你们预备地方 "时,祂说的是当我们相信上帝并遵行祂的旨意时,流入的祝福。 2

因此,我们的精神家园可以比作一座华丽的大厦,里面装满了爱的情感和崇高的思想。它是一座坚固、强大的建筑,可以抵御任何风暴。在这堵墙内,地狱般的影响无处可藏,它们的抱怨、批评和谴责不会侵入我们的心灵。那么,我们的天国大厦就是人类建立在对上帝的信仰和遵照祂的诫命生活时的心灵状态。简而言之,这是一个华丽的居所。 3


准备一个地方


耶稣在告诉门徒天上有许多府邸之后,又向他们保证,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住处。事实上,耶稣说:"我去为你们预备地方"。从字面上理解,这似乎暗示着耶稣要去天堂,在那里他将为每个门徒建造一个家。更深层次地说,当耶稣说 "我去为你们预备地方 "时,这意味着祂将提供激励我们的爱、做出正确决定的智慧以及执行决定的力量。这些都是我们天家的建筑材料。这是一项属灵的建设工程,大部分时间都在我们的意识之外进行。

虽然我们意识不到主在我们内心的秘密运作,塑造我们属天的品格,但主看到了我们看不到的东西。对我们来说,我们每天所做的决定似乎无关紧要,甚至是随意的,但主看到的却截然不同。从看到永恒的主的角度来看,祂正在监督我们属天品格的不断建造,堪比一座大厦的建造,甚至是一座宫殿的建造。 4

因此,可以说耶稣正在为我们每个人准备一个位置。但有一个重要的条件:我们必须尽自己的本分。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学习和实践这些真理,它们不仅会像坚固的墙壁一样保护我们,而且还会让我们的家园充满体贴、同情和仁慈。

尽我们的本分还包括专注于最适合我们本性的用途,一种我们真正感到 "宾至如归 "的服务形式。就像我们身体里的每个细胞都有特定的用途和目的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是为了在上帝的天国里发挥特定的功能。这种功能是由我们所爱的事物和我们所相信的真理决定的。这是我们独有的特殊功能,是我们生来就有的功能,也是我们在世时为之准备的功能。

然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我们与主的合作。虽然主是全能的,但没有我们的合作,祂无法为我们或在我们里面建造天国。这是一种伙伴关系。 5

即便如此,我们也必须牢记,与主合作的每一份努力,哪怕是最微小的努力,都是白白付出的,绝不是自己产生的。希伯来经文中写道:"除非耶和华建造房屋,否则建造房屋的人是枉然劳苦的"(《希伯来书》,希伯来文第 3 卷,第 1 页)。诗篇127:1). 6


木匠的故事


有一个关于准备退休的木匠的故事,虽然不符合圣经,但却意义重大。他的雇主给了木匠一笔非常丰厚的预算,让他买最好的材料,并要求他在退休前再盖一栋房子。木匠同意了。但他对所建的房子并没有真正的兴趣。由于急于完工,木匠使用了他能找到的最便宜的材料,没有仔细测量就把木板敲打在一起,无视建筑法规,为了尽快完工,他走了所有能走的捷径。木匠完工后,雇主把房契和前门钥匙交给他,说:"这房子是你的了"。

这是一个警世故事。我们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为了建造我们永恒的家--我们永远的居所。耶稣确实在为我们准备一个地方,事实上,是一座豪宅。但是,没有我们的精心合作,这一切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我们需要思考我们所做的决定和我们所采取的行动,为我们的天家添砖加瓦。 7


实际应用


正如心、肺、眼睛、耳朵、肾脏、大脑和胃在我们身体中发挥不同的功能一样,我们在天堂的位置也取决于我们将发挥的特定用途或功能。然而,我们应该牢记,我们的功能或用途不仅仅是一项具体的工作或职业。从最深刻的意义上讲,它是我们通过我们的存在和态度对他人产生独特影响的方式。无论我们是理发师理发、教师指导学生、家长抚养孩子,还是经理监督员工,我们都不仅仅是我们的工作。我们也是我们向他人传达的领域。它可以是一个阴郁的、不受尊重的领域,让他人沮丧;也可以是一个欢快的、受尊重的领域,让他人振奋。在我们的工作中,熟练和勤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执行任务时,要让主的灵在我们身上流淌。一位友善的咖啡师曾这样说过:"我不仅仅是在倒咖啡。我倒的是幸福"。那么,在实际应用中,不仅要把你的日常工作看作是做好某项工作的机会,而且要把它看作是你传达主对他人的爱的一种方式。这可以很简单,比如在有机会的时候说一句善意的话,或者只是给给你打包杂货的人一个温暖的微笑和一声谢谢。对于那些愿意成为主仆人的人来说,这些以尊重、仁慈和感恩祝福他人的机会可以是一份全职工作。 8


道路、真理和生命


4.我往何处去,你们知道;我的道路,你们也知道。

5.多马对他说:主啊,我们不知道你往哪里去,我们怎能知道道路呢?

6.耶稣对他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7.你们若认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了;从今以后,你们认识他,也看见他了。

8.腓力对他说,主啊,求你将父显给我们看,这对我们就够了。

9.耶稣说,腓力,我与你同在这么久,你还不认识我吗?见过我的,就是见过父;你怎么说,把父显给我们看呢?

10.你不信我在父里面,父也在我里面吗?我对你们所说的话,不是凭着自己说的,乃是常在我里面的父作的。

11.我在父里面,父也在我里面,你们当信我。

耶稣刚刚告诉门徒,祂要去为他们预备地方。祂还说,祂会回来找他们,带他们去祂所在的地方。正如祂所说的:"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使我在哪里,你们也在哪里"(《马太福音》第 6 章)。约翰福音14:3). 然后,耶稣用这些保证的话安慰他们:"我往哪里去,你们知道;我往哪里去,你们知道;我往哪里去,你们知道。约翰福音14:4).

多马被耶稣的话弄糊涂了,他说:"主啊,我们不知道你要去哪里,我们怎么知道道路呢?(约翰福音14:5). 多马感到困惑,因为他想到的是一个世俗的目的地和到达那里的物理方式。但耶稣所说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包括相信上帝并按照上帝的教导生活。因此,耶稣对多马说:"我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约翰福音14:6).

在耶稣与门徒们相处的三年中,祂一直在向他们指明 "道路"。首先是悔改。正如希伯来经文中所预言的,施洗约翰将以 "旷野中呼喊的声音 "降临。他要来传讲悔改赦罪的道理,并说:"你们应当悔改,因为天国近了"。这就是我们如何 "预备主的道路"(见 以赛亚书40:3; 马太福音3:1-3; 马可福1:1-4; 路加福音3:3-4).

最简单地说,悔改始于认识到我们所处的状态、所说的话或所做的事与我们想成为的人不一致。虽然我们可能有理由为自己的恼怒、不耐烦、怨恨或愤怒行为辩解,但我们也意识到,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感觉、思维、言语或行为。这可能表现为:"我希望我有更多的耐心",或 "我希望我能放弃这种怨恨",或 "我希望我以不同的方式行事"。这就是诚实地承认我们正处于一种消极的状态或已陷入一种破坏性的习惯。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求助于主,他会帮助我们把思想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换句话说,我们知道我们需要改变我们的思想,这正是希腊语中悔改一词的含义。这个词是 "metanoia"(μετάνοια),字面意思是 "高于......的思想"[meta = above + noein = to think]。然而,为了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真理。这是我们精神发展道路上的下一步。这是从主的话语中学习真理的过程,被称为 "改革"。

这些真理让我们有机会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事物。我们的思想正在 "重新塑造"。在更高真理的光照下,我们明白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应对任何特定的情况。当我们的灵眼被打开时,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可以有爱而不是防卫,可以宽容而不是怨恨,可以相信上帝而不是恐惧。悔改是为了铺平道路,而改革则是为了学习能够带领我们走出消极状态的真理

但是,悔改和改过的过程并没有结束。我们不能只是悔改或理解真理。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思想的改变,我们还需要心灵的改变。这意味着,我们还必须将真理付诸于意志和生活。这一过程的步骤被称为 "重生"。它是关于新意志的发展,首先迫使自己按照真理生活,最终爱按照真理生活。 9

简而言之,这整个过程被称为 "悔改、改造和重生"。悔改是关于途径。改革是关于真理。而重生则是关于当我们发展出新的意志时,在我们体内诞生的生命。与其说这是一个物质的目的地,不如说这是灵性发展的三个阶段,被称为 "道路、真理和生命"。每个阶段都会把我们引向耶稣为我们准备并邀请我们进入的地方。正如祂所说:"我在哪里,你们也要在哪里"。


"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在说了祂是道路、真理、生命之后,耶稣又说:"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约翰福音14:6). 诚然,耶稣用他的言语教导道路,用他的生命指明方向,但他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导师或开明的精神向导。祂就是道路。这就是为什么祂能真正地说:"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每当耶稣提到 "父 "时,祂指的是祂内在的神圣良善。这是祂的灵魂。而每当他提到 "圣子 "时,他指的是神圣的真理,它以可见的形式出现并彰显神圣的美德。在这方面,耶稣是可知的、可接近的。他的话语和榜样可以被理解,可以被带入生活,可以被模仿,可以被生活。

只要人们这样做了,他们就会通过看得见的圣子耶稣(他是地上的神圣真理)到达看不见的天父(他是神圣的良善)。因此,当耶稣说 "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时,祂说的是进入一种真理与良善合一的状态。如果不首先按照永恒的真理生活,我们就无法接近真爱的境界。那么,通过耶稣接近天父的意思很简单,就是通过按照耶稣教导的神圣真理(称为 "圣子")生活,来体验神圣良善(称为 "天父")的祝福。 10

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圣父和圣子只是抽象的概念。上帝以耶稣基督的名义,以肉身来到人间。这位无限的、不可知的上帝以神人的形象显明了自己,他爱他、教导他、受苦,并作为服务者居住在他的子民中间。与此同时,耶稣最深处的灵魂,即生命的源泉,始终是神、无限和不可分割的。

"你们若认识我......"


耶稣告诉门徒,若不借着祂,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然后他说:"你们若认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了"(《马太福音》,第一章,第 3 节)。约翰福音14:7). 换句话说,如果他们真正认识、理解并按照耶稣所教导的真理生活,他们就会认识并体验到真理中的良善。然而,门徒们还无法理解这一点。毕竟,耶稣从未直接告诉他们,他是上帝的化身。因此,门徒们仍然认为耶稣和天父是不同的存在,这是可以理解的。因此,腓力说:"主啊,求你把父显给我们看,这对我们来说就够了"(《马太福音》,第 12 章)。约翰福音14:8).

腓力请求的意思是,耶稣会以某种方式把他介绍给另一个被称为 "天父 "的人。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因为天父已经作为无限的爱和怜悯存在于耶稣的内心。因此,耶稣说:"腓力,我与你同在这么久,你还不认识我吗?见过我的,就是见过父....。岂不信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吗?约翰福音14:9-10).

当耶稣说祂在父里面,父在祂里面时,祂说的是善与真之间的相互关系。当它们结合在一起时,善就在真理之中,真理也在善之中。例如,父母告诉孩子待在院子里、吃健康的食物或在合理的时间上床睡觉。当这些 "真理 "包含善的时候,它们就来自于爱。

孩子应该待在院子里的真理包含了父母保护孩子远离危险的爱。孩子应该吃健康的食物并在合理的时间上床睡觉的真理,包含着父母对孩子健康和幸福的爱。这就是真理中的善,话语中的爱。同样,耶稣所说的每一句真理都包含着爱和善,耶稣所说的每一句真理都来自于爱。这就是耶稣说 "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 "的意思。

这不仅适用于耶稣所说的话,也适用于他所做的事。耶稣的一言一行都来自他内心的神圣之爱,他称之为 "父"。正如耶稣所说:"我对你们所说的话,不是凭着自己说的,乃是住在我里面的父作的。约翰福音14:10). 耶稣在说,他的言语和行为与他的爱融为一体。耶稣称之为 "天父 "的爱是伟大的动力,是孕育一切崇高思想和仁慈事业的神圣冲动。

耶稣接着说:"你们当信我,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若不信,就因我所作的事信我。约翰福音14:11). 即使腓力不能完全理解耶稣和天父是如何合二为一的,他也应该牢记耶稣所做的奇妙工作,这些工作如果不是通过居住在他体内的神性是不可能完成的。正因如此,在描述耶稣的众多名字中,"奇妙 "是其中之一。希伯来经文中写道:"他的名要称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希伯来书》,第 3 卷,第 262 页)。以赛亚书9:6). 11


实际应用


耶稣在告别演说的开头对门徒说:"你们信神,也要信我。你们也要信我。随着剧情的发展,耶稣竭尽所能地帮助门徒明白,祂和天父是合一的,这不仅仅是指两个有相同计划的人合一,而是指良善和真理合一。打个比方,耶稣和天父是合一的,就像蜡烛火焰中的光和热是合一的一样。耶稣不仅是天父的共同伙伴,而且事实上与天父合二为一,这一观点至关重要。它帮助我们理解,耶稣不仅仅是一个值得钦佩的英雄,也不仅仅是一个值得模仿的榜样。他是永生上帝的化身。如果我们不相信这一点,祂的话在我们生命中的力量就有限。但是,如果我们相信耶稣是化身为人的上帝在对我们说话,他的话就会有惊人的力量。作为实际应用,只需从本章迄今为止所讲的话语中选择一句,让它以神圣的力量对你说话。例如,"你们心里不要忧愁",或 "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或 "我在哪里,你们也要在哪里"。正如耶稣在这本福音书的前面所说:"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马太福音》,第一章,第 3 节)。约翰福音6:63).


更伟大的作品


12.阿们!阿们!我告诉你们,信我的人,我所作的事,他也要作,并且要作比这更大的事,因为我要到我父那里去。

13.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么,我必成就,叫父因儿子得荣耀。

14.你们若奉我的名求什么,我必成就。


告别论述的开篇语集中在信仰上。耶稣对门徒说:"你们信神。你们也要信我。约翰福音14:1). 随着话语的继续,耶稣描述了信仰的益处。他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信我的人,我所作的事,他也要作;并且要作比这更大的事,因为我要到我父那里去。约翰福音14:12).

在这本福音书中,耶稣已经行了许多神迹。他把水变成酒,治好了一个贵族的儿子,让一个残疾人行走,用五饼二鱼喂饱了五千人,在海面上行走,让一个瞎子复明,让拉撒路从死里复活。然而,耶稣应许门徒们,他们将行比这些更大的神迹。

虽然耶稣所行的神迹代表了属灵的原则,但它们仍然是物理的神迹。因此,当耶稣告诉门徒们他们将行更大的事时,祂是说他们将行另一个层面的神迹。他们将睁开灵性上失明的眼睛,让人们能够亲眼看到真理。他们将鼓励精神瘫痪的人走在诫命的道路上。他们将激励灵性上死亡的人们复活,过上无私奉献的生活。他们将帮助人们超越对自己和自然世界事物的专注,从而享受新生活的祝福,在新生活中,爱上帝和爱他人将成为他们的首要任务。在所有这些方面,他们都将完成 "更伟大的工作"--灵性方面的工作,远比尘世间的奇迹更伟大。 12

但为了完成这些更伟大的工作,门徒们必须奉耶稣的名祷告:"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么,"耶稣告诉他们,"我都必成就"。又说:"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么,我必成就。约翰福音14:13-14). 耶和华的名 "代表着所有神圣的品质,我们将这些品质与一位慈爱、智慧、仁慈的上帝联系在一起,这位上帝深深地眷顾着我们,永远不会离开我们。因此,"奉主的名 "祈求任何事情,就是我们在祷告中渴求上帝的品质在我们里面。这是做 "更大的事 "的基本前提。 13


"因为我要去见我的父亲


耶稣向门徒许诺,他们将做更大的事,因为祂 "要到父那里去"。乍一看,这似乎有悖直觉。祂的离去将以何种方式使他们能够做更大的事?如果有的话,他们的能力似乎会因为祂的离开而减弱,而不是增强。但是,"到我父那里去 "这句话有着特殊的含义。它的意思是,尽管耶稣不再与门徒们同在,但祂会在灵上与他们同在。换句话说,耶稣不再与他们在一起,而是在他们里面。祂将作为一个充满爱、智慧的内在存在,默默地激励着他们的每一个服务行为。

在过去的三年里,耶稣一直与门徒们同在。祂一直在通过自己的言行引导、教导、说明和指示他们。但是,祂将在更深、更内在的层面上与他们同在的时刻即将到来。虽然祂在肉体上不再与他们同在,但祂将在精神上与他们同在。这一切都包含在 "因为我要到我父那里去 "这句充满意义的话中。在圣经的语言中,"父 "是一切爱和一切善的源泉。住在爱与善中的人,承认上帝,爱邻舍,就住在父里面,父也住在这个人里面。这就是上帝的内在存在。 14


实际应用


我们每个人在生命的开始都完全依赖于与我们在一起的人。孩子牵着父母的手学会走路。但是,当孩子放开父母的手开始走路的时候就到了。一个年轻的音乐家坐在老师身边的钢琴凳上。但在钢琴演奏会那天,年轻的音乐家在没有老师帮助的情况下表演。医科学生在外科医生的指导下实习一年或更长时间。最初,外科医生在手术过程中亲临现场,为实习生提供教学和协助。外科医生与实习生在一起。但最终,实习医生会在没有外科医生实际协助的情况下完成手术。虽然外科医生已经不在手术室,但指导医生的技能和态度可能仍然存在于实习生的内心,而实习生现在已经成为了外科医生。那么,作为一种实际应用,在履行你的日常职责时,要牢记 "上帝不仅与我同在,上帝也在我里面"。当耶稣告诉他的门徒,他们会做更大的事,因为他 "要到父那里去 "时,他就是这样想的。祂要在他们里面,成为他们爱和智慧的源泉。每当你从事仁爱的工作时,伟大的医生就在你里面进行最伟大的手术--温柔地移除石心,代之以肉心。新的意志正在你的体内形成。好消息是,在主从内心指挥手术的同时,你可以参与这一过程。 15


如果你爱我,就遵守我的诫命


15.你们若爱我,就当遵守我的诫命。

16.我要恳求天父,他要赐给你们另一位保惠师,使他与你们同在,直到永远:

17.真理的灵,世人不能领受,因为他们看不见,也不认识;你们却认识,因为它常与你们同在,并且要在你们里面。

18.我不撇下你们为孤儿;我到你们这里来。

19.再过不多时,世人不再看我,你们却看我;我活着,你们也要活着。

20.到那日,你们就知道我在我父里面,你们在我里面,我在你们里面。

21.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要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

22.犹大,不是加略人,对他说:主啊,你要向我们显现,而不向世人显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23.耶稣回答说: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爱他,并且我们要到他那里去,与他同住。

24.不爱我的,就不遵守我的道。你们所听见的道,不是我的,乃是差我来的父的。

25.我曾对你们说过这些话,现在仍与你们同在。

耶稣应许门徒要做更大的事。但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们必须在祷告中呼求祂,"奉祂的名 "祈求一切。这意味着他们需要祈求源于信心和爱并与之相关的品质。根据耶稣的所有见证,只有一种方法可以证明他们对耶稣的爱和信心。正如耶稣在下一节经文中所说:"你们若爱我,就当遵守我的命令"(《马太福音》第 21 章)。约翰福音14:15). 16

你们若爱我,就当遵守我的命令 "和 "若有人爱我。就必遵守我的道。"这句话在耶稣的告别演说中反复出现(见 约翰福音14:21, 23, 24; 和 约翰福音15:10). 这些话所涉及的远不止知道诫命、理解诫命或讨论诫命。最重要的是,它们需要我们愿意去做,并在有机会的时候去做。 17

当然,靠我们自己是不可能遵守诫命的。我们需要祈求上帝赐予我们能力。这就是为什么耶稣现在给了他们如下的应许:"我要祈求父,父就另外赐给你们一位帮助者,叫他永远与你们同在,就是真理的圣灵,世人不能接受他,因为他们既看不见他,也不认识他;你们却认识他,因为他与你们同住,也要在你们里面"(《马太福音》,第一章,第 3 节)。约翰福音14:16-17).

耶稣告诉门徒,他们已经认识真理的圣灵,因为 "祂与你们同住"(《圣灵经》)。约翰福音14:17). 耶稣指的是他自己,因为此时此刻他确实与他们同在,与他们同住。但祂也应许说,如果他们保持忠诚,按照祂的诫命生活并信靠祂,祂不仅会与他们同在,而且会在他们里面。祂的意思是,在祂离开他们的肉身之后,祂将作为真理的灵与他们同在。"祂说:"我不撇下你们为孤儿。"我必到你们那里去约翰福音14:18).

耶稣说,当祂再次来到他们身边时,祂将以真理之灵的身份降临。这是一个应许,祂将亲自来到他们身边,以他们从未想象过的方式与他们同在。祂将作为内在的存在来到他们身边,用爱充满他们的心灵,开启他们的心智,使他们有更高的理解力,激励他们遵守祂的诫命,并赐给他们遵守诫命的能力。

这是一个美丽的应许,而耶稣是在离去之前做出这个应许的。正如祂所说:"再过不多时,世人就不再看见我;但你们却要看见我"(《马太福音》,第一章,第 3 节)。约翰福音14:19). 换句话说,当耶稣不再为那些只看到今世事物的人所见时,祂仍将为那些超越今世事物而看到属灵事物的人所见。

从某种意义上说,耶稣是在告诉门徒,祂将从坟墓中复活,并在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之后来到他们身边。虽然世人 "不再看见祂",但祂的门徒将看见祂复活后的荣光。对许多人来说,复活的证据将证实他们的信仰--不仅是对耶稣的信仰,还有对坟墓外生命的信仰。正如耶稣所说:"因为我活着,你们也要活着"(《圣经》第 21 章)。约翰福音14:19). 祂还说:"到那日,你们就知道我在我父里面,你们在我里面,我在你们里面"(《罗马书》第 6 章)。约翰福音14:20). 复活的奇迹将带来耶稣神性的保证和永生的应许。

在另一个层面上,耶稣也在谈论遵守他的诫命的意愿。只要我们这样做,我们就会在自己的生命中体验到上帝的同在。在属灵的现实中,当我们努力遵守祂的诫命时,我们就为上帝来到我们身边并住在我们里面开辟了道路。这就是为什么耶稣接着说:"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就是爱我的。爱我的,我父也必爱他,我也要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约翰福音14:21). 18

当被问及 "这怎么可能?(约翰福音14:22), 耶稣继续强调遵守诫命的重要性。他说:"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爱他,并且我们要到他那里去,与他同住。约翰福音14:23). 只要我们按照耶稣的教导生活,神圣的真理和神圣的爱就会与我们同在,住在我们里面。然而,如果我们不按照诫命生活,不遵守耶稣的话语,而是自私地生活,这就表明我们不爱上帝。正如耶稣所说:"不爱我的,就不遵守我的道"(《马太福音》,第一章,第 3 节)。约翰福音14:24).

然后,耶稣发出了最后的呼吁,告诉门徒们他所说的话都是出于爱。用圣经的语言,祂是这样说的:"你们所听见的道,不是我的,乃是差我来者的父的:"你们所听见的话,不是我说的,乃是差我来者的父说的。约翰福音14:24). 从本质上讲,耶稣是在说,诫命开启了通往天堂的道路,指引我们进入永生的喜乐,而诫命正是来自爱的核心。 19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马太福音、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中,耶稣一直提到要遵守the诫命和认识the诫命(例如,请参阅:《马太福音》第 6 章)、 马太福音19:16; 马可福10:19; 和 路加福音18:20). 然而,在《约翰福音》中,耶稣谈到了遵守我的诫命。"你们若爱我,"他说,"就当遵守我的诫命"。同样,"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道"。诫命并没有改变。它们仍然是十诫。它们告诉我们如何爱主,如何爱邻舍。改变的是,在《约翰福音》中,耶稣在这里表明自己是诫命的作者--这些诫命是一千多年前 "用神的手指 "写成的(《约翰福音》,第一卷,第一章)。出埃及记31:18).

耶稣再次表明,祂与天父是合一的。


圣灵的应许


26.父要奉我的名差遣保惠师圣灵来,他要将一切的事指教你们,并且要叫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话。

27.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给你们的,与世人所赐给你们的,不同。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

28.你们听见我对你们说,我去了,又到你们这里来。你们若爱我,就必因我说我往父那里去而喜乐,因为我父比我大。

29.我现在还没有成事就告诉你们,叫你们成事的时候可以信。

30.我不再与你们说许多话,因为这世界的统治者来了,在我里面没有什么。

31.但要叫世人知道我爱父,父怎样吩咐我,我就怎样行。起来,我们走吧。

本章的开头是 "你们心里不要忧愁"(《马太福音》,第一章,第 4 节)。约翰福音14:1). 这是一个平静的保证信息,是在门徒们经历了一段令人不安的时期之后发出的。耶稣刚刚说过犹大会背叛他,彼得会否认他,他还要离开门徒一段时间。意识到门徒们的困惑和恐惧,耶稣对他们说:"我与你们同在的时候,已经对你们说了这些话。但父奉我的名所要差来的帮助者,就是圣灵,要将一切的事指教你们,并要叫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话"(《马太福音》第 12 章)。约翰福音14:26).

就门徒们而言,圣灵会让他们想起与耶稣在一起的三年里所学到的一切。耶稣不再站在他们面前,告诉他们该怎么想,该怎么做。相反,祂将作为真理之灵--圣灵--在他们里面,帮助他们从记忆中汲取在任何特定情况下最有用的教诲。

此外,圣灵还会揭示耶稣话语的含义,并在整个永恒中逐渐加深。这是因为上帝的话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这些逐渐深入的真理将使门徒们不断学习、成长,并在他们的生活中继续看到这些真理的更多应用。这也会给他们力量,让他们按照这些不断加深的认知去生活。这就是为什么耶稣说:"我要祈求父,祂要赐给你们另一位帮助者(圣灵),他要与你们同在,直到永远"(《圣经》第 21 章)。约翰福音14:16). 20

从本质上讲,圣灵是从神圣的爱和神圣的智慧的结合中产生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体验到与上帝更亲密的同在,对祂话语更深刻的理解,以及更大的平安感。只有当地狱般的影响被征服和平息,让属天的影响流入并与我们同在时,我们才能体验到这种内心的平安。因此,耶稣说:"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给你们的,与世人所赐给你们的,不同。然后,耶稣重复了本章开头的话:"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他还说:"也不要胆怯"(《圣经》)。约翰福音14:27). 21

门徒们不必担心耶稣会离开,因为祂保证祂会回来。正如祂所说:"你们听见我对你们说:'我去去就来'。约翰福音14:28). 耶稣希望他们明白,祂的离去是必须的,如果他们真的爱祂,就不会悲伤,反而会欢喜。"如果你们爱我,"耶稣说,"你们就会欢喜,因为我说'我要到父那里去',因为父比我大。约翰福音14:28).

当耶稣说他 "要到父那里去 "时,这意味着他正在将自己的人性与神性结合在一起。对我们每个人来说,这就是将我们所学到的真理与爱结合起来的过程。这首先要从了解真理开始。这一点非常重要,但按照真理生活则更为重要。爱是目标,是目的,是终极目标。而真理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只要我们按照真理生活,我们就会体验到天父的爱。因此,这就是耶稣说'我要到父那里去'的意思,因为父比我大"(《马太福音》,第一章,第 3 节)。约翰福音14:28).” 22

同样,每当我们努力将真理融入我们的生活时,我们就是在 "走向天父"。这意味着我们正在进入一种爱的状态。虽然这可能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却是一个必要的过程。此外,它还会带来最高的喜乐。如果门徒们知道这一点,如果他们知道灵性成长的喜乐,他们不仅会欢喜,还会相信。正如耶稣所说:"这一切话,我都在成事以前告诉你们,叫你们成事的时候,可以信。约翰福音14:29).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灵性的成长必然包含灵性的挣扎。我们必须克服遗传和后天的弊端,这样才能在我们身上诞生新的本性。耶稣也是如此。祂也必须经历激烈的试探斗争,以克服祂从人类出生时所获得的遗传本性。虽然祂在征服地狱、荣耀人性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战斗,但最后的巅峰战斗还在前方。距离他被捕、受刑和被钉十字架只有几个小时了。正如耶稣所说:"世界的统治者要来了"(《圣经》第 21 章)。约翰福音14:30). 23

耶稣知道自己的最后时刻即将来临,他意识到自己只有时间说几句遗言了--几句遗言是为了再次提醒门徒,他们的最高职责是遵守祂的诫命,以此来表达对上帝的爱。这正是耶稣想要做的。正如祂所说:"叫世人知道我爱父,父怎样吩咐我,我也照样行"(《罗马书》,第 21 章,第 3 节)。约翰福音14:31). 耶稣将继续言传身教。只要耶稣的门徒以耶稣为榜样,像耶稣爱他们一样去爱别人,他们的心就不会烦恼,就会平安。

只有这样,通过遵守上帝的诫命,我们才能摆脱困扰,达到更高的境界。正如耶稣在告别演说这一部分的最后一句话中所说:"起来,我们从这里走"(《马太福音》,第一章,第 3 节)。约翰福音14:31).


实际应用


在前三卷福音书中,有人问耶稣:"最大的诫命是什么?耶稣回答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然后他又说,"第二条诫命也是如此:你要爱人如己。 马太福音22:37-39; 马可福12:28-31; 路加福音10:27). 虽然这两条诫命定义了爱的两大类--爱上帝和爱邻舍,但它们并不能取代十诫。这是因为十诫告诉了我们如何去爱。我们爱神,就是在祂面前没有别的神,不妄称祂的名,遵守安息日。我们爱邻舍,就要孝敬父母、不杀人、不奸淫、不偷盗、不说谎、不贪婪。这些在西奈山上颁布的永恒诫命在福音书中得到了重复和深化。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通过遵守上帝的诫命来证明你对上帝和邻居的爱,不仅是字面上的,还有更深层次的。例如,践行 "不杀人 "的诫命,对任何人都不说批评的话。不要用闲言碎语毁坏别人的名誉。不要扼杀别人的快乐。不要拆穿别人。相反,要让你的话通过三道关口:"是善意的吗?""真实吗?""有用吗?"然后,在主的帮助下,成为一个提升他人的人。成为诫命的遵守者。做一个生命的给予者。正如耶稣所说:"你们若爱我,就当遵守我的诫命"。

脚注:

1真实的基督教9: “全世界没有一个拥有宗教信仰和理性的民族不承认有上帝,而且上帝是唯一的。这是因为所有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种神圣的力量在涌动......一种内在的指令,那就是有一位上帝,而且他是独一的。但仍有一些人否认上帝的存在。相反,他们承认自然是神。此外,还有人崇拜多个神灵,也有人为神灵立像。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用世俗和肉体的东西封闭了自己的理解力,从而抹杀了他们幼年时对神的原始想法,同时也将所有宗教从他们的心中驱逐出去"。

2属天的奥秘2048: '上帝之家'一词在普遍意义上意味着主的国度"。另请参见 详解启示录220: “耶稣对在殿里卖艺的人说:'不要使我父的殿成为买卖的殿' ....诗篇》中写道:"我选择站在我神殿的门口,不愿住在罪恶的帐幕里(《诗篇》第 6 章)。诗篇84:10)…. 此外,"栽种在耶和华殿中的,必在我们神的院中茂盛(《圣经》第 21 章)。诗篇92:13)…. 在《约翰福音》中,耶稣说:'在我父的殿里有许多宅子'('在我父的殿里有许多宅子')。约翰福音14:2). 显然,在这些经文中,'耶和华的殿'和'天父的殿'指的是天堂"。

3启示录释义 638:13: “房子 "指的是精神思想"。另请参见 启示录解说 240:4: “房子 "指的是整个人,以及与人同在的事物,也就是与人的理解和意志有关的事物。另请参见 属天的奥秘7353: “古人把人的思想比作房子,而人的思想中的事物则比作房子的内室。人的心灵的确如此;因为其中的事物是截然不同的,就好比一座房子被分成了不同的房间"。另请参见 Arcana Coelestia 8054:3: “邪恶不断试图侵占善良的地方,只要这些地方没有被善良所填满,邪恶就会侵占这些地方"。

4天意 203: “人们看不到主的普遍旨意。如果人们看到了它,在他们眼里,它就只是一堆堆零散的建筑材料,而这些材料是用来建造房屋的。然而,上帝却把它看作是一座不断建造和扩建的宏伟宫殿"。

5属天的奥秘3637: “天堂里的人被称为'在主里面',实际上是在他的身体里;因为主是天堂的全部,而在他里面的每一个人都被分配到特定的领域和职能。另请参见 属天的奥秘3644: “全世界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归宿,要么在天堂,要么在地狱之外。虽然人们生活在世界上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这却是真实的....。他们所爱的善和他们所相信的真理决定了他们在天堂的位置"。另请参见 属天的奥秘503: “主从使用、通过使用、根据使用赋予每个人生命....无用的人不会有生命;因为无用的东西都会被丢弃....爱[主和邻舍]的人,不以仅仅知道为乐,而以行善事和真事为乐,也就是以有用为乐"。另请参见 真实的基督教369: “我们与上帝的合作关系使我们获得了救赎和永生"。

6Arcana Coelestia 1937:3: “有些人自我强迫,与邪恶和虚假作斗争。起初,他们以为自己是靠自己的力量这样做的。但后来,他们豁然开朗,发现自己的努力源于主,即使是最微小的努力冲动。在来世,这样的人不会被邪灵引导,而是属于有福之人"。

7启示录解说 911:17: “虽然万事万物都是主在做工,而人并不凭自己做任何事,但主希望人在感知到的一切事情上都能像凭自己做工一样做工。因为没有人好像从自我出发的合作,就不会有真理和善的接受,也就不会有植入和再生"。参见 启示录解说 585:3: “当人们与主合作时,也就是说,当他们从神圣的话语中思考、说话、立志和行动时,他们就会被主保守在神圣的事物中,从而远离自我;当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时,主就会在他们里面形成一个新的自我,包括新的意志和新的理解,这与他们以前的自我是完全分开的。这样,他们就像被重新创造了一样,这就是所谓的通过圣言中的真理和按照真理生活的改造和再生"。另请参见 圣爱与圣智431: “当人们真诚、正直、公正、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时,社会的利益就会得到维护和延续。这就是'在主内'的含义"。

8启示录释义 902:2-3: “人的周围有两个相反的领域,一个来自地狱,另一个来自天堂。来自地狱的是邪恶和虚假的领域,来自天堂的是善良和真理的领域....。这些领域会对人们的思想产生影响,因为它们是精神领域"。另请参见 天体大全》4464:3: “人们没有意识到,他们被一个与他们的情感生活相一致的精神领域所包围,而对于天使来说,这个领域比地球上最敏锐的感官所能感知的气味领域还要敏锐。如果人的一生只是在外在的事物中度过,也就是在仇恨邻人、报复、残忍、通奸、高举自我、蔑视他人、抢劫、欺骗、奢侈[贪婪]以及其他类似的罪恶所带来的快乐中度过,那么涵盖他们的精神领域就像这个世界上的尸体、粪便、发臭的垃圾和类似....。但是,如果人们对内,也就是对邻居的仁慈和仁爱感到喜悦,最重要的是他们对主的爱感到幸福,那么他们就会被一个感恩和愉快的领域所包围,这个领域本身就是天国"。

9Arcana Coelestia 6717:2: “重生的人喜欢按真理生活"。另请参见 启示录解说 295:12: “当他们喜欢按照主的诫命生活时,主的爱就与他们同在。这就是爱主的意义"。

10启示录释义 349:8: “'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这句话是对主的人说的;因为他还说,'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他的'父'就是他里面的神性,也就是他自己的神性"。另见 揭秘启示录170: “主经常提到'父','父'在任何地方都是指耶和华,他从'父'而来,在'父'里面,'父'也在他里面,从来没有任何神圣的东西与他分离....。主提到'父',是因为'父'在精神意义上意味着善,而'父神'则意味着神圣之爱的神圣之善"。

11Arcana Coelestia 10125:3: “主的灵魂来自耶和华,是无限的,是神圣之爱的神圣之善,因此在荣耀之后,他的人不像人的人"。另请参见 属天的奥秘2005: “主的内在是从父而来,因此就是父本身,所以主说'父在他里面','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看见我的,就是看见父;我与父原为一'。在《旧约》的话语中,主被称作'父',如《以赛亚书》:'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有一子赐给我们,政权必担在他的肩上;他的名要称为奇妙、策士、上帝、英雄、永恒之父、和平之君'(《以赛亚书》,第 12 章,第 3 节)。以赛亚书9:6).”

12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的教义7: “在天堂,所有事物都以更完美的状态存在。这是因为在那里的人都是属灵的,而属灵的事物在完美程度上远远超过自然的事物"。

13属天的奥秘9310: “不知道'名'在内部意义上是什么意思的人,可能会认为,在《圣经》中提到'耶和华的名'和'主的名'时,指的只是名;然而,从主而来的所有爱的美善和信仰的真理,指的都是名"。另见 真实的基督教300: “一个人的名字不仅仅指他的名字,还指他的所有品质,这一点从灵界使用名字的情况中就能看出来。在那里,没有人保留在受洗时得到的名字,也没有人保留在世上的父亲或祖先的名字;但在那里,每个人的名字都是根据一个人的品格来命名的,而天使的名字则是根据他们的道德和属灵生命来命名的。主的这些话就是这个意思:耶稣说:'我是好牧人。羊听祂的声音,祂就指名呼召自己的羊,领他们出来'"。

14属天的奥秘724: “主存在于爱和慈善之中,但不存在于[与爱和慈善]分离的信仰之中"。另请参见 Arcana Coelestia 3263:2: “至于主的属灵教会,我们应该认识到,它存在于整个世界,因为它并不局限于那些拥有圣言并从圣言中认识了主和一些信仰真理的人。它也存在于那些没有圣言,因此根本不认识主,因而也不知道任何信仰真理的人中间....。因为在这些人中,有许多人从理性的光辉中知道只有一位上帝,他创造并维护万物;他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源泉,因此也是一切真实事物的源泉;与他相似会使人蒙福。更重要的是,他们恪守自己的宗教信仰,爱上帝,爱邻居。出于对善的热爱,他们从事慈善事业,出于对真理的热爱,他们崇拜至高无上的存在。外邦人中的这些人属于主的属灵教会。虽然他们在世时并不认识主,但当善存在于他们内心时,他们内心就会对主产生崇拜和虚拟的认可,因为主存在于一切善之中。因此,他们在来世承认主并不困难"。

15启示录 796:2: “对主的承认和敬拜,以及对圣言的诵读,都是与主同在的原因;但这两者加上遵照主的诫命生活,就能与主合一。另见 婚姻之爱72: “在一个人身上,有两样东西构成了教会,也构成了天堂:信仰的真理和生活的良善。信仰的真理带来主的同在,而符合信仰真理的良善生活则带来与主的结合"。

16启示录释义 433:2: “爱主不仅仅是爱祂的人格,而是按照祂的诫命生活"。另请参见 详解启示录981: “对主的爱指的是对遵行祂的诫命的爱或感情,也就是对遵守十诫的爱。因为只要人们从爱或感情出发,遵守并遵行这些诫命,那么他们就是爱主的,因为他们意识到这些诫命是主与他们同在的"。

17启示录解说 1099:3: “爱主并不意味着只爱他这个人,因为这种爱本身并不能使人与天堂相连。相反,对神的良善和神圣真理的爱,也就是对主在天堂和教会的爱,才会让人与天堂相连。对这两者(神赐的良善和神圣的真理)的爱,不是因为知道它们、思考它们、理解它们、谈论它们,而是因为它们是主所命令的,因而因为它们的用途而愿意并去做"。参见 启示录释义 433:2: “他们爱遵行主的诫命和言语的主,因为主的诫命和言语代表神圣的真理,而所有神圣的真理都来自主,来自主的就是主本身。另请参见 真正的基督教信仰 387:6: “意志或动力实际上是行动的一种形式,因为它是一种不断努力的行动,在适当的情况下会成为一种外部行动。因此,所有明智的人都认为,只要没有在机会出现时不采取行动,驱动力或意志的内部行动就完全等同于外部行动(因为上帝就是这样看待它们的)"。

18真实的基督教725: “与信仰相关的真理会带来主的同在,而慈善的好处与信仰一起发挥作用,带来与主的结合"。

19真实的基督教329: “当一个人按照 "十诫 "中的命令避开罪恶时,爱和仁慈就会涌现出来。主耶稣在约翰福音中说:'耶稣说:有我的命令又遵守的,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要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我们要与他同住'(《约翰福音》,第 12 章,第 3 节)。约翰福音14:21, 23). 这里的'诫命'特别指的是十诫中的诫命,即不可作恶,不可有欲望,人对上帝的爱和上帝对人的爱随之而来,就像恶被除去后,善也随之而来一样"。

20天体大全》10738:1-3: “主[耶稣基督]教导说,天父和祂是一体的,天父在祂里面,祂在天父里面,凡看见祂的,就是看见天父,凡信祂的,就是信天父,并且认识祂。"主还教导说,被祂称为真理之灵和圣灵的副使是从祂那里出来的,不是从祂自己说的,而是从祂那里说的,这就意味着神圣的开始。

21属天的奥秘1581: “当邪恶平息时,上帝就会赐予我们财富"。另请参见 属天的奥秘6325: “充满善的生命从主那里流入,充满恶的生命从地狱那里流入....。当人们相信这一点时,邪恶就不会附着在他们身上,也不会被他们当作自己的东西接受,因为他们知道,邪恶并非源于他们自己,而是源于地狱。当他们处于这种状态时,他们就能获得平安,因为他们完全信靠主"。另请参见 真实的基督教123[5]: “主通过说'平安,静止'来平息大海,这意味着主征服了地狱,因为在这里,正如在许多其他地方一样,'大海'意味着地狱。同样,主今天也在每一个重生的人身上与地狱作斗争"。

22揭秘启示录17: “真理以时间为先,但不以结局为先....因为房子里的住处是最终的第一位,而时间的第一位是基础。同样,使用在最后是第一位的,而知识在时间上是第一位的。同样,栽种一棵[果]树,果实是第一位的,而枝叶则是第一位的"。另请参见 真实的基督教336: “信仰之真在时为先,慈善之善在终为先"。另请参见 真实的基督教406: “万物所望,终为第一。这也好比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地基;但地基必须是房子的地基,房子必须是居住的地方"。

23Arcana Coelestia 8403:2 “没有接受过再生教育的人认为,人可以在没有试探的情况下获得再生;有些人认为,人在经历了一次试探之后就获得了再生。但要知道,没有试探就没有重生,而且许多试探接踵而至。原因是,重生的目的是让旧生命死去,让属天的新生命进入,这表明必须有一场斗争,因为旧生命[旧意志]抗拒,不愿意被消灭,而新生命[新意志]不能进入,除非旧生命[旧意志]被消灭。因此,双方显然都在战斗,而且这场战斗是激烈的,因为它是为了生命"。

来自斯威登堡的著作

 

属天的奥秘#10125

学习本章节

  
/10837  
  

10125. “且要用膏抹坛” 表祝圣以代表来自存在于天堂和教会中的主的爱之神性良善. 这从 “膏抹” 的含义清楚可知, “膏抹” 是指祝圣以代表来自主之神性人身 (参看9474, 9954, 10019节), 在此来自存在于天堂和教会中的主的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方面的主, 因为此处论述的主题是那里祂的流注和对祂的接受. 凡代表主之物, 也代表与教会之人和天堂天使同在的主, 因而代表天堂和教会, 因为拥有教会在自己里面的人构成总体上的教会, 拥有天堂在自己里面的天使则构成总体上的天堂. 然而, 就本身而言, 构成教会的, 不是这些人自己, 而是与他们同在的主. 因此, 就本身而言, 构成天堂的, 不是天使, 而是与他们同在的主. 因为主不住在人或天使自己的任何东西里面, 只住在与他们同在的祂自己的东西里面. 正因如此, 当论到教会和天堂时, 所表示的是与那里的人同在的主之神性. 由此明显可知当如何理解这句话, 即: 主是天堂和教会的全部中的全部, 主自己就是天堂和教会. 这一点从基督教界所知道并接受的教义也明显看出来, 即: 一切信与爱之良善皆来自主, 丝毫不来自人; 凡来自人自己的自我之物, 都不是良善. 也正因如此, 没有人凭自己的东西而拥有任何功德或任何公义.

说这些事是为了叫人们知道 “主存在于天堂和教会中” 是什么意思, 因而何为天堂和教会, 进而知道此处所论述的祭坛和膏抹祭坛是如何成为主之代表的. 要代表主和来自主的神性事物的一切都被膏抹, 如祭坛, 会幕, 会幕内的桌子, 灯台, 约柜, 亚伦本人, 他的儿子, 以及他们的衣服. 当这些被膏抹时, 它们就被称为圣. 倒不是因为油赋予了任何神圣, 而是因为它们被膏抹后将代表来自主的神性事物, 唯独这些神性事物是神圣的. 油之所以用于这个目的, 是因为 “油” 表示爱之良善, 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是神性本身, 神性本身是一切事物的存在本身. 因此, 为代表这良善, 祝圣通过油来实现. 神性本身, 就是一切事物的存在, 唯独在主里面, 因为祂从耶和华成孕; 每个人都从父亲获得自己生命的存在, 这存在被称为他的灵魂. 由此明显可知, 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在主的人身里面, 如同父亲的灵魂在他的孩子里面. 对人来说, 除了他的灵魂之外, 没有任何东西拥有生命. 没有灵魂的身体没有任何生命; 事实上, 整个身体都是由灵魂照着它自己的形像而塑成的, 为叫灵魂能处于适合它在秩序的最低层, 也就是世界所履行的功能的一个状态. 由此可推知, 主的人性或人身里面的存在本身就是耶和华, 或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 生命的存在; 这存在使得靠它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成为它自己的样式. 因此, 出于在祂里面, 因而属于祂的神性存在而行动的主也使祂的人身成为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

此外, 含有整个基督教都接受的信仰的《亚他那修信经》上说: 正如灵魂与身体成为一人, 主里面的神性和人性成为一基督. 因此, 凡知道灵魂与身体在身体里面合一, 知道灵魂在身体里面的形像之人, 都能在某种程度上知道神性和人身或人性在主里面合一, 知道这一个在那一个里面的形像. 他由此可以知道, 被称为父的神性和被称为子的人身为一, 还知道各自都在对方里面, 也就是说, 父在祂里面, 祂在父里面, 正如主在约翰福音 (10:30; 14:10, 11) 中所说的. 但由于如今没有人意识到灵魂是什么, 也几乎没有人意识到它来源于父亲, 身体就是灵魂的形像, 这二者为一, 如同在先者和在后者为一, 或存在和这存在的显现为一, 所以人类将主里面的神性与人身分离, 并将它们分成两种性质, 由此对主的人性或人身没有形成其它观念, 只是认为它就像其他任何人的人性或人身. 而事实上, 人的灵魂来自他的父亲, 是有限的, 由于遗传而拥有邪恶在里面; 而主的灵魂因源于耶和华, 故是无限的, 不是其它, 而是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 因此祂的人身在荣耀之后就和其他任何人不一样了.

由于同样的原因, 主将祂得了荣耀之后的整个人性或人身都提上天堂, 也不是被祂变成神性; 祂没有在坟墓里留下任何东西, 这与其他任何人的情况都不同. 主荣耀了祂自己的身体, 直到它末后和最低的构成要素, 也就是它的骨和肉, 主也向祂的门徒显明了这一事实, 祂说:

看我的手我的脚, 是我自己; 摸我看看! 灵无骨无肉; 你们看, 我是有的. (路加福音 24:39)

然而, 祂通过关上的门进入, 并在显示自己之后就不见了 (约翰福音 20:19; 路加福音 24:31). 说这些事是为了叫人们知道, 就其人身而言, 唯独主是耶和华的受膏者. 然而, 祂不是用油膏的, 而是用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本身膏的. 这神性良善由 “油” 来表示, 由 “膏抹” 来代表 (9954节).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