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斯威登堡的著作

 

神性智慧#2

  
/12  
  

2.II.主在每个人那里创造,然后形成一个爱的容器,即他的意愿,并使智慧的容器,即他的理解力与之毗邻

由于有两样事物,即爱和智慧,在主里面并从祂发出,还由于人被造为祂的样式和形像,通过爱而为一个样式,通过智慧而为一个形像,所以有两个容器在人那里被造,一个为爱而造,一个为智慧而造. 爱的容器就是那被称为“意愿”的,智慧的容器就是那被称为“理解力”的. 人知道他拥有这两者,但不知道它们就像在主里面那样联结在一起,唯一不同的是: 在主里面,它们是生命; 而在人里面,它们是生命的容器. 至于这些容器的形式是什么样,这是无法解释的,因为这些形式是属灵的,属灵事物超出理解. 它们是形式中的形式,甚至上升到第三层级; 它们数不胜数,彼此不同,却又彼此和谐一致; 每一个形式都是一个爱与智慧的容器. 它们起源于脑,在那里是神性纤维的起点和头; 它们的努力和力量通过神经纤维向下流到身体的所有器官,无论是出色的器官,还是不出色的,或说无论是更高的器官,还是更低的,并在感觉器官产生感觉,在运动器官产生运动,在其它器官产生营养, 制造乳糜, 制造血液, 分离和净化的功能,从而在每个器官都产生自己的功用. 话虽如此,但现在可以看出:

1. 当人在子宫里成孕并发展时,这些形式,即爱与智慧的容器首先在他那里存在.

2. 身体的所有部位,从头到脚,都是以一个连续的系列从这些形式中被引出来并产生的.

3. 这些部位是按照对应的法则产生的; 因此,身体的每个部位,无论内外,都是一种对应.

1. 当人在子宫里成孕并发展时,这些形式,即爱与智慧的容器首先在他那里存在. 这一点可从经验明显看出来,并被理性证实. 据经验: 即胚胎成孕后在子宫里发展的最初阶段或雏形,以及小鸡开始孵化后在鸡蛋里的最初阶段或雏形; 最初形式本身是肉眼看不见的,肉眼只能看见它们所产生的构成头部的各个部位. 众所周知,一开始,头部相对较大,身体各个部位的网络都从头部产生. 由此可见,这些形式是起点或开端.

据理性: 因为一切创造都来自显为一轮太阳的主,祂是神性之爱和神性智慧,而人的创造是通过这些的运作而实现的. 胚胎, 因而一个人类婴儿在子宫里的形成就像一种创造,或说就是创造的一个形像,被称为生育,因为它是通过生殖实现的. 由此可知,在人那里的最初形式尤其是爱与智慧的容器,构成人的其它一切事物的创造都是通过它们实现的. 此外,结果不是从它自身,而是从一个在它之先, 被称为有效原因的原因存在的; 而这个原因也不是从它自身,而是从一个被称为目的的原因存在的,在这目的里面有随之而来的在努力和观念中的一切事物,努力在神性之爱中,观念在神性智慧中,因为这些是目的中的目的. 这一真理在下文将得到更充分的证实.

2. 身体的所有部位,从头到脚,都是以一个连续的系列从这些形式中被引出来并产生的. 这一点也可从经验明显看出来,并被理性证实. 据经验: 因为神经纤维从这些原始形式中被引出来,并被引到面部感觉器官,即眼, 耳, 鼻, 舌; 还被引到运动器官,即全身的肌肉; 同样被引到执行身体各项功能的内脏系统的所有部位. 所有这些器官都只是由从两个脑和脊髓发出的纤维和神经交织而成的组织结构. 也形成这些组织结构的血管本身同样是由来自这个源头的纤维交织而成的. 凡精通解剖学的人都能看出,在大脑周围和里面,以及在小脑和脊髓里面都有像微小粒子一样的小球,被称皮质, 灰质和腺体; 两脑中的所有纤维,以及由它们构成, 遍及全身的所有神经,都是从这些小球或物质中发出并出去的; 这些小球或物质就是初始形式,身体的所有部位,从头到脚,都是从这些形式中被引出来并产生的.

据理性: 因为神经纤维没有起源是不可能的; 还因为由以各种方式交织在一起的纤维构成的身体器官部位是结果,不能凭自己存活, 感觉和移动,只能从其起源通过它们一起形成的连续之物而如此行. 可举例说明这一点. 眼睛不是凭自己去看,而是从理解力通过连续之物去看的; 正是理解力通过眼睛在看,也正是理解力移动眼睛,使它转向不同物体并固定视线. 耳朵也不是凭自己去听,而是从理解力通过连续之物去听的; 正是理解力通过耳朵在听; 它还指挥耳朵,使其转向并专注于不同的声音. 舌头同样不是凭自己说话,而是从理解力的思维说话. 正是思维通过舌头说话,改变声调,并随意提高音量. 肌肉也是如此; 这些肌肉不是凭自己移动; 正是意愿和理解力一起移动它们,并随意使它们行动. 从这些例子清楚可知,身体里面没有任何东西是凭自己感觉或移动的,都只是从它的起源而如此行,而意愿和理解力就住在起源处; 因此,在人里面,意愿和理解力是爱和智慧的容器. 从这些例子还清楚可知,意愿和理解力是最初形式,感觉和运动器官则是源于它们的形式; 因为流注照着形成而发生,没有从器官进入最初形式的流注,只有从最初形式进入器官的流注. 后一种流注是属灵的,而前一种流注是属世的,或如它的称谓一样,是物质流注.

3. 这些部位是按照对应的法则产生的; 因此,身体的每个部位,无论是内在部位,还是外在部位,都是一种对应. 迄今为止,世上没有人知道什么叫“对应”,因为没有人知道什么叫“属灵之物”,也不知道属世之物与属灵之物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 每当来源于属灵之物,如同来源于其起源和原因的某种东西在感官面前可见和可感知时,它们之间就存在一种对应关系. 人里面的属灵事物与属世事物之间就存在这种对应关系; 属灵事物是与他的爱和智慧有关的一切事物,因而是与他的意愿和理解力有关的一切事物,而属世事物是与他的身体有关的一切事物. 属世事物因已经从属灵事物存在,并继续从它们存在,也就是说,靠属灵事物生存,故而是对应; 所以两者就像目的, 原因和结果那样行如一体. 因此,脸与心智的情感行如一体,言语与思维行如一体,所有肢体的行动与意愿行如一体; 身体的其余部位都是这样. 关于对应的普遍法则是这样: 属灵事物使自己适应功用,也就是它的目的,然后通过热和光驱动并调节功用,以为达到这个目的而提供的手段或中介为衣服给它穿上,直到最后,一个从属于目的或为目的而服务的形式被创造出来. 在这个形式中,属灵之物充当目的,功用充当原因,属世之物充当结果; 然而,在灵界,实质之物取代了属世之物. 人里面的一切事物都是所描述的这种形式.

关于对应关系的详情,可参看《天堂与地狱》(87-102, 103-115节). 关于各种对应关系,可参看《属天的奥秘》,其中: 脸及其表情与心智的情感的对应关系,可参看1568, 2988-2989, 3631, 4796-4797, 4800, 5165, 5168, 5695, 9306节; 身体姿势和动作与智力和自愿的事物的对应关系,可参看2988, 3632, 4215节; 总体上感觉的对应关系,可参看4318-4330节; 眼睛及其视觉的对应关系,可参看4403-4420节; 鼻子及其嗅觉的对应关系,可参看4624-4634节; 耳朵及其听觉的对应关系,可参看4652-4660节; 舌头及其味觉的对应关系,可参看4791-4805节; 手, 臂, 肩和脚的对应关系,可参看4931-4953节; 腰和生殖器官的对应关系,可参看5050-5062节; 身体内脏,尤其胃, 胸腺, 乳糜池和乳糜管的对应关系,可参看5171-5189节; 脾的对应关系,可参看9698节; 腹膜, 肾脏和膀胱的对应关系,可参看5377-5396节; 皮肤和骨头的对应关系,可参看5552-5573节; 剑突软骨的对应关系,可参看9236节; 对抽象事物的记忆的对应关系,可参看6808节; 对物质事物的记忆的对应关系,可参看7253节; 天堂与人的对应关系,可参看911, 1900, 1928, 2996, 2998, 3634, 3636-3643, 3741-3745, 3884, 4041, 4279, 4523-4524, 4625, 6013, 6057, 9279, 9632节; 对古人,尤其东方人来说,对应学是知识中的知识,学问中的学问,但如今它被完全遗忘了,可参看3021, 3419, 3472-3485, 4280, 4749, 4844, 4964, 4966, 5702, 6004, 6692, 7097, 7729, 7779, 9391, 10252, 10407节; 没有对应的知识,圣言是无法理解的,可参看2890-2893, 2987-3003, 3213-3227, 3472-3485, 8615, 10687节; 天堂里所看到的一切事物都是对应,可参看1521, 1532, 1619-1625, 1807-1808, 1971, 1974, 1977, 1980-1981, 2299, 2601, 3213-3226, 3348, 3350, 3475, 3485, 3745, 9481, 9575-9577节; 自然界及其三个王国的一切事物都对应于灵界的一切事物,可参看1632, 1881, 2758, 2890-2893, 2987-3003, 3213-3227, 3483, 3624-3649, 4044, 4053, 4116, 4366, 4939, 5116, 5377, 5428, 5477, 8211, 9280节.

除了上述章节外,《属天的奥秘》还论述了圣言的属世意义,也就是其字义,与属灵事物,也就是在天堂里来自主并构成其内义的爱和智慧的事物的对应关系; 你还会发现这种对应关系在《新耶路撒冷教义之圣经篇》5-26节得到证实,并在该书27-69节进一步得到证实. 为获得对意愿和理解力的对应关系的某种概念,可查阅前面的内容(原文为《诠释启示录》366-367节,但或许是366-367节).

  
/12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

来自斯威登堡的著作

 

属天的奥秘#4844

学习本章节

  
/10837  
  

4844. “你在你父亲家里守寡” 表该教会疏远犹太教会. 这从以下事实清楚可知, 犹大这样做是希望她离开, 不要再回到他这里. 他的确说, 要她等到他的儿子示拉长大; 然而他心里想的是, 不会把她给他儿子示拉, 因为他心里说 “恐怕示拉也死, 像他的哥哥一样”. 他的行为也进一步证明了他的意图, 这从14节经文明显看出来, 即: 他玛见示拉已经长大, 还没有娶她为妻. 由此明显可知, 犹大的话表示他叫他玛疏远他自己; 也就是说, 在内义上的意思是: 代表属灵和属天事物的教会, 就是由 “他玛” 所代表的教会 (4811, 4831节) 疏远了由 “犹大” 所代表的犹太教会. 这二者不可能彼此达成一致, 因为犹太教不是一个代表教会, 只是一个教会的代表 (4307, 4500节); 因为它承认外在之物, 不承认内在之物.

“寡妇” 也表示没有教会良善的教会真理, 因为就代表意义而言, “妻子” 表示真理, “丈夫” 表示良善 (参看4823, 4843节); 所以没有丈夫的妻子表示没有教会良善的教会真理. 正因如此, 提到他玛时, 经上说她 “在父亲家里守寡”, 意思是: 教会的真理要被疏远, 以及它不会在他家里被接受; 犹太民族也不可能接受它, 因为该民族陷入邪恶, 而非处于良善.

在圣言中, 经上经常提到 “寡妇”; 人若不熟悉内义, 必以为 “寡妇” 是指寡妇. 但就内义而言, “寡妇” 表示没有良善的教会真理, 也就是那些处于没有良善的真理, 却仍渴望处于良善, 因而喜欢被良善引导的人; “丈夫” 表示当起引导作用的良善. 在古教会, “丧偶者”, 无论女人还是男人, 在正面意义上就表示这种人. 因为古教会将他们要向其行仁爱的邻舍分成许多不同种类. 其中有的邻舍被他们称为穷人, 有的被称为患难和困苦人, 有的被称为被捆绑和坐监的, 有的被称为瞎子和瘸子, 有的被称为寄居的, 孤儿, 寡妇. 他们照其品质而向这些邻舍提供仁爱的行为. 古教会的教义教导他们这些事, 因为古教会并不知道其它教义. 所以, 生活那个时代的人照其教义进行教导和写作, 因此当说到寡妇时, 他们心里只会想到诸如处于没有良善的真理, 然而仍渴望被良善引导的那种人.

由此也明显可知, 古教会的教义教导那些涉及仁爱和邻舍的事, 他们的知识就在于知道外在事物表示什么. 因为教会是属灵和属天事物的代表, 故所代表和表示的属灵和属天事物就是他们通过教义和知识所逐渐获知的. 但如今这些教义和知识完全被抹除了, 事实上被抹除得如此彻底, 以致人们不知道它们曾存在过. 因为信之教义取代了它们, 而信之教义若丧失并脱离仁之教义, 就几乎没什么可教的了. 事实上, 信之教义教导何为良善, 而信之教义教导何为真理; 教导没有良善的真理就等于像瞎子那样行路, 因为良善是教导者和引导者, 真理则是被教导和引导者. 这两种教义之间的差别, 如同光明与黑暗那样大; 除非黑暗被光明光照, 也就是说, 除非真理被良善光照, 或信被仁光照, 否则只有黑暗. 正因如此, 没有人凭直觉, 因而凭觉知知道真理是不是真理; 他只能凭幼年被教导并吸收, 成年又加以确认的教义知道真理. 这也解释了为何教会彼此之间分歧如此之大, 以致被这个教会称为真理的, 却被那个教会称为虚假, 它们从未达成一致.

“寡妇” 在正面意义上表示那些处于没有良善的真理, 但仍渴望被良善引导的人; 这一点从圣言中提及 “寡妇” 的经文明显看出来, 如诗篇:

耶和华为受欺压的伸冤; 赐食物与饥饿的; 耶和华释放被囚的; 耶和华开了瞎子的眼睛; 耶和华扶起被压下的人; 耶和华喜爱义人; 耶和华保护寄居的, 扶持孤儿和寡妇. (诗篇 146:7-9)

就内义而言, 这论及那些被主教导真理, 引向良善的人. 不过, 他们当中有的被称为 “受欺压的”, 有的被称为 “饥饿的”, 而有的被称为 “被囚的”, 瞎子”, “被压下的人”, “寄居的”, “孤儿和寡妇”, 每个名称都取决于他们的品质. 若不凭内义, 没有人知道各自的具体性质是什么. 古教会的教义则教导了这一切. 在此处如在许多其它地方一样, “寄居的”, “孤儿和寡妇” 联在一起被提及, 因为 “寄居的” 表示那些希望在信之真理上得到教导的人 (1463, 4444节), “孤儿” 表示那些处于没有真理的良善, 并渴望通过真理被引向良善的人, “寡妇” 表示那些处于没有良善的真理, 并渴望通过良善被引向真理的人. 在圣言中, 无论此处还是别处, 这三者都联在一起被提及, 因为就内义而言, 他们构成一类; 事实上, 这三者合在一起表示那些希望得到教导并被引向良善与真理的人.

又:

神在祂的圣所作孤儿的父, 作寡妇的伸冤者. (诗篇 68:5)

“孤儿” 表示那些像小孩子那样处于纯真的良善, 但尚未处于真理的人, 经上说他们的父亲是主, 因为主像父亲那样引导他们, 通过真理把他们引入良善, 也就是说, 引入构成生活或智慧的良善. “寡妇” 表示那些像成年人那样处于真理, 但尚未处于良善的人, 经上说他们的伸冤者是主, 因为祂引导他们, 通过良善把他们引入真理, 也就是说, 引入聪明的真理. “伸冤者” (judge) 表示引导者. “孤儿” 所表示的没有真理的良善通过真理的教义变成智慧的良善; “寡妇” 所表示的没有良善的真理通过良善的生活变成聪明的真理.

以赛亚书:

祸哉! 那些设立不义之律例的, 为要屈枉穷乏人, 夺去我民中困苦人的理, 以寡妇当作掳物, 以孤儿当作掠物. (以赛亚书 10:1-2)

此处 “穷乏人”, “困苦人”, “寡妇” 和 “孤儿” 并非表示字面上如此的那些人, 而表示灵性上如此的那些人. 由于在犹太教会, 如在古教会那样, 一切事物都是代表, 所以向孤儿和寡妇行善也是代表; 因为向这些人行善在天堂就代表对那些灵义上的孤儿, 寡妇的仁爱.

耶利米书:

你们要施行公平和公义, 拯救被抢夺的脱离欺压人的手; 不可亏负寄居的和孤儿寡妇, 不可以强暴待他们, 在这地方也不可流无辜人的血. (耶利米书 22:3)

此处 “寄居的和孤儿寡妇” 也表示那些灵性上如此的人. 因为在灵界或天堂, 他们不知道寄居的和孤儿寡妇是谁; 事实上, 那些在世时处于这种境况的人在那里不是这样; 因此, 当世人读到这些话时, 天使照其灵义或内义来理解它们.

在以西结书同样如此:

看哪! 以色列的首领各逞其膀臂, 在你中间流人之血. 在你中间有轻慢父母的, 在你中间有欺压寄居的, 在你中间有亏负孤儿寡妇的. (以西结书 22:6-7)

还有玛拉基书:

我必临近你们, 施行审判. 我必速速作见证, 警戒行邪术的, 起假誓的, 亏负人之工价的, 欺压寡妇孤儿的, 屈枉寄居的和不敬畏我的. (玛拉基书 3:5)

摩西五经:

不可亏负寄居的, 也不可欺压他. 不可苦待寡妇和孤儿. 若是苦待他们一点, 他们向我一哀求, 我总要听他们的哀声, 并要发烈怒, 用剑杀你们, 使你们的妻子为寡妇, 儿女为孤儿. (出埃及记 22:21-24)

这条戒律, 和犹太教会中的其它所有戒律, 典章, 律例一样, 都是代表. 犹太教会成员就被束缚在外在事物上, 好叫他们遵守这条戒律, 以此代表仁爱的内在事物, 尽管他们自己没有丝毫仁爱, 并非出于内在情感如此行. 内在是从教导那些无知之人以真理, 通过真理把他们引向良善, 通过良善把那些有知识的人引向真理的情感流出的. 犹太教会成员若如此行, 就是向灵义上的寄居的, 寡妇和孤儿行善. 然而, 为叫外在能为代表的缘故保留下来, 向寄居的和孤儿寡妇屈枉正直的就在巴路山受咒诅者之列 (申命记 27:19). “屈枉正直” 表示行相反的事, 也就是通过教导和生活引向虚假和邪恶. 由于夺走别人的良善与真理, 把它们归给自己, 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就包括在受咒诅者之列, 故主说:

你们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 因为你们侵吞寡妇的家产, 假意作很长的祷告, 所以要受更重的刑罚. (马太福音 23:14; 路加福音 20:47)

“侵吞寡妇的家产” 表示从那些渴慕真理的人那里夺走真理, 并教导他们虚假.

在田间遗漏的一捆, 打橄榄树枝上剩下的, 摘葡萄园的葡萄所剩下的, 要留给寄居的与孤儿寡妇 (申命记 24:19-22) 同样是代表. 每逢三年, 就是十分取一之年, 取完了一切土产的十分之一, 要分给寄居的与孤儿寡妇, 使他们在城中可以吃得饱足 (申命记 26:12) 也是代表. 唯独主教导人并将他引向良善与真理, 故经上在耶利米书中说:

你撇下孤儿, 我必使他们存活; 寡妇可以倚靠我. (耶利米书 49:11)

摩西五经:

耶和华为孤儿寡妇伸冤, 又怜爱寄居的, 赐给他衣食. (申命记 10:18)

“食” 表示爱之良善 (2165, 2177, 3478, 3735, 3813, 4211, 4217, 4735节); “衣” 表示信之真理 (4545, 4763节).

关于以利亚的记载, 即: 当那地因没有下雨而有饥荒时, 他被打发到撒勒法的一个寡妇那里, 求她拿点饼来, 她先为他做饼并给了他, 然后为她自己和她儿子做饼, 缸里的面果然没有用完, 瓶里的油也不缺短 (列王纪上 17:1-16节), 和有关以利亚并总体上圣言里所有人的其它一切记载一样, 都是代表. 那地因没有雨而出现的饥荒代表在教会中真理的荒废 (参看1460, 3364节); 撒勒法的寡妇代表那些教会之外渴慕真理的人; 她先为以利亚所做的饼代表对主之爱的良善 (2177节), 她出于这一点点良善而拥有主, 爱祂胜过自己和她儿子; 缸里的面表示源于良善的真理 (2177节), 瓶里的油表示仁与爱 (886, 3728, 4582节); 以利亚代表圣言, 这类事通过圣言成就 (参看2762节).

主在路加福音中的话在内义上也所表相同:

没有先知在自己家乡被人悦纳的. 我对你们说实话, 当以利亚的日子, 天闭塞了三年零六个月, 遍地有大饥荒, 那时, 以色列中有许多寡妇; 以利亚并没有奉差往她们一个人那里去, 只奉差往西顿的撒勒法一个守寡的妇人那里去. (路加福音 4:24-26)

也就是说, 他奉差到那些在教会之外渴慕真理的人那里去. 但是, 在已荒废的教会中, 以利亚未奉差所去往的寡妇是指那些因未处于良善而未处于真理的人; 因为哪里没有良善, 哪里就没有真理. 无论在这些人当中, 真理外表看上去多么像真理, 仍旧如同没有内核的外壳.

“寡妇” 在反面意义上表示那些处于这种真理的人, 以及那些陷入虚假的人, 如在以赛亚书:

耶和华一日之间必从以色列中剪除头与尾, 棕枝与灯草; 长老和体面人就是头, 以谎言教人的先知就是尾. 所以, 主必不喜悦他们的少年人, 也不怜恤他们的孤儿寡妇. (以赛亚书 9:14-15, 17)

耶利米书:

我在这地的城门口用簸箕簸了我的百姓; , 使他们丧掉儿女. 我毁灭我的人民, 他们仍不转离他们的道. 他们的寡妇在我面前比海沙更多. 我使灭命的午间来, 攻击少年人的母亲. 生过七子的妇人力衰气绝, 尚在白昼, 日头忽落. (耶利米书 15:7-9)

又:

我们的产业归与外邦人; 我们的房屋归与外邦人. 我们是无父的孤儿; 我们的母亲好像寡妇. (耶利米哀歌 5:2-3)

由于 “寡妇” 表示那些因未处于良善而未处于真理的人, 故对教会, 甚至对那些陷入源于邪恶的虚假的教会来说, 被称为寡妇是一种耻辱, 如启示录:

她心里说, 我坐着作皇后, 并不是寡妇, 决不会看见悲哀. 为此, 在一天之内, 她的灾殃要一齐来到, 就是死亡, 悲哀, 饥荒, 她又要被火烧尽了. (启示录 18: 7-8)

这论及巴比伦. 以赛亚书中的话同样论及巴比伦:

你这专好宴乐, 安然居住的, 现在当听这话. 你心中说, 惟有我, 没有人比得上我; 我必不至寡居, 也不遭丧子之事. 哪知丧子, 寡居这两样祸事在一日转眼之间必临到你. (以赛亚书 47:8-9)

由此明显可知, 就圣言的内义而言, 何谓 “寡妇”. 由于寡妇代表并因此表示没有教会良善的教会真理 (因妻子表示真理, 丈夫表示良善), 所以在一切事物, 无论总体还是细节, 都是代表的古代教会, 祭司严禁娶非祭司寡妇的寡妇, 如摩西五经上记着说:

大祭司要娶处女为妻. 寡妇或是被休的妇人, 或是被污辱的, 做妓女的, 他都不可娶; 只可娶本民中的处女为妻. (利未记 21:13-14)

在以西结书, 经上论到新殿和新祭司职分:

祭司利未人不可娶寡妇和被休的妇人为妻; 只可娶以色列家之种中的处女, 或娶为祭司寡妇的寡妇. (以西结书 44:22)

因为他们要娶的 “处女” 代表并因此表示对真理的情感, “祭司的寡妇” 代表并表示对源于良善的真理的情感, 因为 “祭司” 在代表意义上是指教会的良善. 因此, 作为祭司的女儿, 并且没有子女的寡妇也可以吃供物或圣物 (利未记 22:12, 13)

属古教会的人从教会的教义知道 “寡妇” 的这种含义; 因为他们的教义是爱与仁的教义, 包含无数如今被完全抹除的事物. 他们从这些教义知道要行哪种仁爱, 或对邻舍应尽什么样的义务, 因而知道谁是所谓的寡妇, 谁是孤儿, 谁是寄居的, 等等. 他们从有关真理的宗教知识和记忆知识那里洞察并知道他们教会的宗教仪式代表并表示什么. 他们当中有学问的人知道地上和尘世的事物代表什么, 因为他们知道整个自然界是代表天国的一个舞台 (2758, 2989, 2999, 3483节). 这种知识将他们的心智提升到天上的事物, 而他们的教义则引领通向生命的道路. 但教会从仁转向信, 尤其将信与仁分离, 认为没有仁及其行为的信使人得救之后, 人的心智再也不能通过宗教知识被提升到天上的事物, 也不能通过教会教义被引向生命. 事实上, 这种衰落是如此之大, 以致最后几乎没有人相信死后生命的存在, 也几乎没有人知道天堂的任何事. 人们根本不相信并未显现在文字中的圣言灵义存在. 人们的心智以这种方式被关闭了.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