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斯威登堡的著作

 

天堂与地狱#0

学习本章节

/603  
  

0. 史威登堡 著

Emanuel Swedenborg

2022年8月

目录

作者序 1

(上)天堂

一、主是天堂的上帝 2

二、主的神性创造了天堂 7

三、在天堂,主的神性是对主的爱和对邻舍的仁爱 13

四、天堂分为两个国度 20

五、天堂有三层 29

六、天堂由无数社群构成 41

七、每个社群都是一个小型的天堂,每位天使都是一个最小的天堂 51

八、整个天堂呈人形 59

九、天堂里的每个社群都呈现为人的形像 68

十、因此,每位天使都呈现为完整的人形 73

十一、因着主的神性人身,天堂在整体和局部上都呈现为人 78

主及其神性人身(摘自《属天的奥秘》) 86

十二、天堂的一切事物与人的一切事物之间有对应关系 87

十三、天堂与地上的一切存在对应关系 103

十四、天堂的太阳 116

十五、天堂里的光和热 126

十六、天堂的四个方位 141

十七、天堂里天使状态的变化 154

十八、天堂里的时间 162

十九、天堂的代表和表象 170

二十、天使的穿着 177

二十一、天使的住地和住所 183

二十二、天堂的空间 191

二十三、天堂的形态决定着那里的联系和交流 200

二十四、天堂的管理 213

二十五、天堂里的敬拜 221

二十六、天使的大能 228

二十七、天使的言语 234

二十八、天使如何与世人交谈 246

二十九、天堂里的文字 258

三十、天使的智慧 265

三十一、天使的天真状态 276

三十二、天堂里平安的状态 284

三十三、天堂与人类的结合 291

三十四、天堂通过圣经(圣言)与人结合 303

三十五、天堂和地狱都出自人类 311

三十六、天堂里的非基督徒或教会外的人 318

三十七、天堂里的孩子们 329

三十八、天堂里智慧人和简单人 346

关于知识的不同类型(《属天的奥秘》摘录) 356

三十九、天堂里的富人和穷人 357

四十、天堂的婚姻 366

四十一、天使的工作 387

四十二、天堂的喜乐和幸福 395

四十三、天堂浩瀚无垠 415

(中)灵人界

四十四、灵人界和人死后的状态 421

四十五、每个人就内层而言都是一个灵 432

四十六、人从死里复苏并进入永生 445

四十七、人死后是完整的人 453

四十八、人死后仍拥有一切感官,拥有他在世上的一记忆、思想和情感,除了他在世上的身体之外,什么都没有留下 461

四十九、人死后的状态取决于他在世上的生活 470

五十、每个人生命的快乐在死后都转变成相对应的事物 485

五十一、人死后的第一个状态 491

五十二、人死后的第二个状态 499

五十三、人死后的第三个状态,是将要进入天堂的人接受教导的状态 512

五十四、没有人直接凭怜悯进入天堂 521

五十五、过通往天堂的生活并不像人们想的那么难 528

(下)地狱

五十六、主掌管地狱 536

五十七、主不将任何人投入地狱,但灵人自甘堕落 545

五十八、凡在地狱里的人,都处在源于对自我之爱和对世界之爱的邪恶及其伪谬中 551

五十九、地狱之火和咬牙切齿 566

六十、地狱灵人的恶毒和穷凶极恶的诡计 576

六十一、地狱的外观、位置和数量 582

六十二、天堂与地狱之间的平衡 589

六十三、通过天堂与地狱之间的平衡,人处在自由中 597

关于人的自由、流注和作为沟通使者的灵人(摘自《属天的奥秘》) 603

中译说明

《天堂和地狱》(Heaven and Hell)是以马内利·史威登堡(Emanuel Swedenborg,1688-1772年)于1758年出版的五部著作之一,原文是拉丁文,书名较长,中译为《见闻录:天堂及其奇观和地狱》。本中译本主要参照英文版Ager和Harley版翻译(一些地方也参阅英文新世纪版(New Century Edition)的内容)。为兼顾速读和研阅的不同用途,本中译本分为“便携本”和“简释本”两个版本,“便携本”为节省篇幅,不包含注释的内容;“简释本”则包含原著的注释(主要是摘引《属天的奥秘》一书中的相关内容)和新世纪英文版英译者的注释。注释以“ 12 ,…”表示,同一个地方若有多个注释,则按照原著、英译注、中译注的顺序排列,且在英译注和中译注前分别冠以【英】和【中】区分(如【英1】表示新世纪版英译者的第一条注释。新世纪版英译者注释共319条,本中文版翻译了其中大多数的注释,少数涉及到拉丁文与英文语法关系以及在中文语境中不构成疑虑的注释未作翻译)。本电子文档中,各节的注释放在各节内容的后面。括号中的数字节号,如果前面没有指定书名或书名缩写,均指《属天的奥秘》一书中的节编号。

在翻译的过程中,参阅了“一滴水”、“思想者”、“谢宁”和“叶雷恩”的中文译本,在此衷心地感谢各位译者!因本人水平有限,错谬难免,欢迎大家指正、建议!

2022年8月31日

附:

史威登堡著作英文名缩写:hh天堂和地狱;ac属天的奥秘;dlw圣爱与圣智;tcr真实的基督教;dp圣治;cl婚姻之爱;lj最后的审判;njhd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的教义;wh白马;ar揭秘《启示录》;be新教会真道简述;Lord新耶路撒冷教义之主篇;se灵性经历;re启示录注解;eu宇宙星球。

/603  
  

Thanks to our partners fo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来自斯威登堡的著作

 

天堂与地狱#356

学习本章节

  
/603  
  

356. 但是,对于那些通过知识和学问获得聪明和智慧的人就不同了,他们将一切事物都应用到生活实践中,也承认上帝,热爱圣经,过着既属灵又道德的生活(对此,参看前文319节)。对这种人来说,学问只是变得智慧、佐证与信仰相关事物的一种手段。我感知到他们的心智内层,看到它们在闪烁的白光、火红或蓝色的光中是透明的,如同晶莹剔透的钻石,或如红宝石、蓝宝石,这取决于他们从学问中获得的对上帝和神性真理的坚信。这就是真正的聪明和智慧在灵界呈现出来的样子。这种样子是来自天堂的光,而天堂的光就是来自主的神性真理,主是一切聪明和智慧的源头(参看前文126-133节)。

[2] 这光的平面就是心智的内层,光中似有斑驳的色彩,这些彩斑是通过在自然中、也就是在学问中的事物来确认神性真理而产生的。 1 因为人的心智内层探究在属世记忆中的事物,可以说用属天之爱的火精炼其中支持它的事物,把它们剥离出来,并净化它们进到属灵的观念。人只要活在肉体中,就意识不到这些,因为在这种状态下,他既作属灵的思考,也作属世的思考,却对其属灵思想的事物没有感知,只感知其属世思想的事物。然而,一旦进入灵界,他就对在尘世时属世思想的事物没有感知,只感知他的属灵思想的事物了。这就是人的状态的变化。

[3] 这一切清楚地表明,正是通过知识和学问,人变得属灵,这些也是变得智慧的手段,但这仅仅适用于那些在信仰和生活上承认上帝的人。这些人也先于其他人被接入天堂,是那些住在中央的人(参见43节),因为与其他人相比他们在更明亮的光中。在天堂,他们就是“发光如同穹苍的光”、“发光如星星”的聪明和智慧人;而那里的简单人则是这样的人:他们承认上帝,热爱圣经,也过着属灵和道德的生活,但心智内层并未被知识和学问充分的发展。人的心智就像土壤,收成取决于耕耘。

关于知识的不同类型(《属天的奥秘》摘录)

人应该在知识(科学的和认知)上充分接受教导,因为他通过知识学习思考,然后理解什么是真理和良善,最终变得智慧(12914501451145315481802)。知识是人类文明、道德和属灵生活赖以建立和立足的首要事物,要本着应用的目的来学习它们(14893310)。知识打开通往内在人的道路,然后照着功用将内在人与外在人连结起来(15631616)。理性的官能通过知识产生的(189519003086)。但不是通过知识本身,而是通过对源自它们的功用的情感。(1895)。

[2] 有些知识提供了通往神性真理的入口,而有些知识则没有(5213)。要除灭空洞的知识(1489149214991581)。空洞的知识是这样的知识:以爱自己和爱世界为目的,维持这些爱,从爱上帝和爱邻舍中退出。因为这类知识关闭内在人,甚至紧闭到人不能从天堂接受任何事物的地步(15631600)。知识既是变得智慧的手段,也是变得疯狂的手段,内在人通过它们要么被打开,要么被关闭,因而理性功能要么被丰富,要么被摧毁(415686289922)。

[3] 如果人以善用为目的,尤其以关注永生的功用为目的,那么内在人就通过知识被打开并逐渐被完善(3086)。然后,来自属灵人的属天和属灵的事物就会遇到属世人中的知识,并从知识中选取合适的(1495)。那时,主便经由内在人,从属世人里面的知识中提取出对属天生命有用的事物,并且被完善和提升(18951896190019011902587158745901)。而不协调或对立的知识则被排斥在一边并被逐出(587158865889)。

[4] 内在人的视觉,从外在人的知识中,召唤那些与它的爱相一致的事物(9394)。在内在人看来,属于爱的事物在中央,在明光中;而不属于爱的事物在边上,在昏暗中(60686084)。合适的知识逐渐被植入人的爱中,就像住在它们里面一样(6325)。如果人生来就热爱邻居,那么他就会生来聪明,但因为他生来就热爱自我和世界,所以他生来就完全无知(63236325)。知识、聪明和智慧是对上帝的爱和对邻舍的爱的孩子(122620492116)。

[5] 智慧是一回事,理解是另一回事,知道是另一回事,而行动又是另一回事。尽管如此,在那些拥有属灵生命的人里面,这些是按照秩序到来的,共存于行动或行为中(10331)。此外,知道是一回事,承认是另一回事,有信仰又是另一回事(896)。

[6] 属于外在人或属世人的知识处在尘世之光中,但那些已经变成信和爱的真理,并由此获得生命的真理,在天堂之光中(5212)。已经获得属灵生命的真理,通过属世观念被理解(5510)。属灵的流注从内在人或属灵人进入外在人或属世人里面的知识中(19408005)。知识是容器,可以说是器皿,为了属于内在人的真理和良善(14691496306854896004602360526071607777709922)。知识就像镜子,内在人的真理和良善在其中显现为形像(5201)。它们一起在那里,如同在它们的最外在终端(53735874588659016004602360526071)。

[7] 流注是属灵的,而非物质的,也就是说,流注从内在人进入外在人,因而进入外在人的知识;而非从外在人进入内在人,因而不是从外在人的知识进入信之真理(32195119525954275428547863229110)。必须从教会教义的真理开始,这些真理来自圣经。这些真理必须首先被承认,然后才被允许查阅知识(6047)。因此,对那些以肯定态度对待信之真理的人来说,运用知识理智地确认这些真理是可以的,但对那些持否定态度的人是不可以的(2568258847606047)。不通过知识说服就不相信神性真理的人,永远都不会相信(20942832)。从知识进入信之真理违反秩序(10236)。那些如此行的人在天堂和教会的事上变得疯狂(128129130)。他们陷入邪恶的伪谬(2322336047)。在来世,他们在思想属灵的事时,好像喝醉了(1072)。关于这种人品性的详情(196)。举例说明,若通过知识进入,属灵的事物就无法被理解(2332094219622032209)。在属灵的事上,许多有学问的人比简单人更疯狂,因为他们持否定态度,并通过在眼前不断丰富的知识确认这种否定(47608629)。

[8] 那些从知识中推理反对信之真理的人,会敏锐地推理,因为他们是从感官的谬误中推理出来的,这些谬误既迷人又有说服力,不容易被驱散(5700)。什么是感官的谬误,及其特性(5084509464006948)。那些不明白真理的人,以及那些在邪恶中的人都能推理信之真理和良善,却没有能力理解它们(4214)。只是确认教义不是聪明,在确认它之前就看出它是不是真理才是聪明(47416047)。

[9] 知识在人死后没什么用处,但只有人通过知识吸收进理智和生活的除外(2480)。死后,一切知识都会保留下来,但有沉寂下来(2476-24792481-2486)。

[10] 对恶人来说,知识就是伪谬,因为它们适用于邪恶;而对善人来说,同样的知识是真理,因为它们被用于良善(6917)。与邪恶同在的真实的知识并不真实,无论它们被讲出来时显得如何真实,因为它们里面有邪恶(10331)。

[11] 灵人所拥有的对知识的种欲望,一个例子(1974)。天使对知识和变得智慧拥有无限的渴望,因为学问、聪明和智慧是属灵的食物(31144459479249765147529353405342541054265576558255885655627785629003)。古人的知识是对应和代表的知识,他们藉此获得进入属灵事物的知识的入口。但如今这种知识完全被丢失了(4749484449644965)。

[12] 要理解属灵的真理,就必须知道以下普遍原则:

①、宇宙万物都与良善和真理以及它们的结合有关(这结合可以成为任何事物),因而,与爱和信以及它们的结合有关。

②、人拥有理智和意志。理智是真理的容器,意志是良善的容器,人里面的一切都与这二者及其结合有关,如同一切事物都与真理和良善及其结合有关。

③、有一个内在人和一个外在人,这二者的区别犹如天堂与尘世,然而,人若要成为真正的人,它们必须成为一体。

④、内在人在天堂之光中,外在人在尘世之光中,天堂之光就是神性真理本身,是一切聪明的源头。

⑤、内在人中的事物和外在人中的事物之间存在对应,因此,从这边来的事物以不同的表现形式显现在那边,并且如此的不同,以至于不通过对应的知识,它们就无法被区分。

除非知道这些和许多其他的事情,否则对属灵和属天的真理只能构思和形成不合宜的观念。因此,没有这些普遍原则,属世人的知识几乎不能服务于理性人的理智和成长。这一切清楚地表明知识是多么必要。

脚注:

1. 最美丽的颜色是在天堂看到的(10531624)。天堂里的颜色出自那里的光,是那光的变动或变化(10421043105316243993453047424922)。它们是源自良善的真理的显现,表示与聪明和智慧有关的事物(4530467749229466)。

  
/603  
  

Thanks to our partners fo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来自斯威登堡的著作

 

天堂与地狱#2

学习本章节

  
/603  
  

2.(上)天堂

一、主是天堂的上帝

首先必须知道谁是天堂的上帝,因其它的一切都取决于此。在整个天堂,唯独主被承认为天堂的上帝。 1 天使所说的,正如主自己所教导的:

祂与父原为一;父在祂里面,祂在父里面;人看见了祂,就是看见了父;一切的神圣都来自祂。(约翰福音10:303814:9-1116:13-15

我常与天使谈论这件事,他们始终如一地声明,在天堂,他们不能将上帝 2 分为三位,因为他们既明白也感知到上帝为一位,且这“一”在主里面。他们还告诉我,世上教会里的人离世进入到灵界,若有三位上帝的观念,就不被允许进入天堂,因为他们的思想从一位游移到另一位,而在天堂,不可以 3 思“三”说“一”。 4 在天堂,每个人出于自己的思想说话,言语是思想的直接产物,或者说是思想在说话。这意味着,如果人们在世上将上帝分为三位,对每一位都有不同的观念,而且不能合而为一于主,并专注于祂,那么,这些人不能被天堂接受,因为在天堂,所有的思想都是交流的,若进来的人想“三”说“一”,就会立刻被认出来并被拒绝。

然而,应当知道,凡没有将真理(truth)与良善(good)分离、或者说没有将信(faith)与爱(love)分离的人,在来世(other life) 5 接受教导时,都会接受“主是宇宙的上帝”的天堂观;而对于那些将信仰星(faith)与生活(life)分离、也就是没有按照真正信仰的诫命生活的人来说,就不同了。

脚注:

1. 【英15】史威登堡在这里指的是基督教的三位一体的概念:父(上帝)、子(基督)和圣灵。神性三位一体要素的统一,加上主(Dominus)在神学上的卓越地位,构成了史威登堡最常见和最突出的重点之一(唯一在重要性上可以相提并论的是他的关于圣经、以及信仰与行为不可分离的教导)。他认为他那个时代的三位一体论本质上是灾难性的三神论,导致崇拜三位神而不是一位。他认为耶稣从受孕开始就具有内在的神性和外在的人性。通过类似于我们自己与试探争战的“争战试探”的过程,神性逐渐改变或“荣耀”了人性。史威登堡使用“主”这个词,始终指的是内在的神性(见下面的注释 【英17】),或者是指复活升天的基督——作为无限神性(祂本身完全超出了我们的认知)最充分可能的自我揭示。祂不同、但又合一于“父/造物主”和“圣灵”。这个定义出现在《属天的奥秘》(14)中,并在此后始终一致。他的关于三位一体神学最完整的连续段落是在他1763年的著作《主》和他 1771年的著作《真实的基督教》(5-184)前三章。【中】主是唯一真正的人,是至伟至大的人(人类不是真正的人,只是主的形像),主这个人的方方面面(灵、人性、人身等等)全然都是神性的。主在世复活时,肉身也复活了。如果对主有这样的认识,就能敏锐的感觉到哪些说法是妥当的哪些说法是不妥当的。因此,本英文注释中“人性”,更准确地说,是“人”,既包括“人性”,也包括(复活后)“身体”等(参阅下文78节);“父、子和圣灵”都合一于主,严格地说,只有一位。“三位一体”的说法极易误导人,说“三一”或“圣三一”更贴切。

2. 【英17】史威登堡使用实质性形容词 “神性”( Divinum,Divine)来表示三位一体的上帝的各个方面,几乎是唯一特有的优先于“上帝”(Deus,God)的表述,并作为“圣三一”的一致替代词。“神性”也指圣三一中每个“位格”的品质,将其结合为一体,如第3节“主的神性”(Divinum Domini,the Lord's divine nature)。【中】实质性形容词(substantive adjective)不修饰句子中的名词,它代替名词,在拉丁语中经常出现。史威登堡所用的“神性”一词,不仅指上帝的本性实质,也包含祂的形像(人身),可以说是全备的关于上帝属性的集合。笔者以为,这同时也避免了西方语境中对“God”一词的滥用和歧义。中文语境中有类似的情况,即“神”一词内容过于宽泛,被滥用、歧义多,而“上帝”一词在习惯上更明确地专指圣经所启示的独一真神。另外,中文“神性”一词仍着眼于上帝神圣的属性,至少缺失形像、位格的部分,这也是我们在习惯上说“敬拜上帝”而不说“敬拜神性”缘故。故在本书中,将“the Divine”、“the Divine being”译为“上帝”,在特别强调“神圣属性”的地方,仍译为“神性”。

3. 【英18】在对基督教末世论中审判的传统观点、以及救赎信仰进行重大重构时,史威登堡把灵界(spiritual world)的审判描述为将我们性格和最根本动机的本相与灵性生活的客观现实进行校准的内在导向的过程。下文的510511节描述了恶灵与善灵的分离,展示了“灵人自己扎进”地狱。下文545550节的标题为“主不会将任何人投入地狱:人将自己投入地狱”,而且他在文中多次发展了这个观念。第2节中的“不允许”(non licet, not allowed)和“拒绝(驱逐)”(rejiceretur, sent away),是指自我审判,这同样适用于第3节中的“沮丧”( demittuntur,let down)和“放逐”(relegantur,banished)。这些用语反映外在审判的表象,在著作中并不常见。【中】灵界遵循的是“同类相吸,异类相斥”的原则。主希望每一个人都能进天堂,但如果一个人内在的生命状态与天堂不相配,他在天堂只会觉得痛苦万分(参见本书的54节),事实上,他自己会逃离天堂,被自己的欲望牵引,最终到达与自己的生命状态相一致的环境。

4. 在来世,基督徒被检查,以查明他们的独一上帝观,结果发现他们持有三位上帝的观念(23295256107361073810821);在天堂,承认神性的三一在主里面(14151729200552569303)。【英19】我们可以猜想这里是在委婉地引用著作中的一个声明,史威登堡指出该声明为亚他那修信经(Athanasian Creed),大意是“依照基督教真理,我们有义务承认每一位(格)在祂自身的权柄上如同上帝和主,但我们被天主教信仰禁止说有三位神或三位主。”在他后期的作品中,参见《主》(55)、《新教会真道简述》(35)、尤其是《真实的基督教》173:2:“所以,要当心,免得你心里潜伏着三神观,却有口无心地发出‘一神’的话语。如果这样,记忆之上的理智(intellectus,understanding)思想三神,而记忆之下的理智则能使口唇说出‘一神’。就像舞台上的演员,从一边跑到另一边,扮演两个角色,在这一边说一件事,在那一边又说相反的事,通过自相矛盾的表演,在一边是智者,而在另一边则是愚者。”

5. 【中】“来世”(other life),也可译为“来生”,在史威登堡著作中是指离开人世进入到灵界后的灵魂(生命),他们最终要么永远的生活在天堂要么生活在地狱。不是指那种灵魂重新回到肉身、继续生活在人世的“轮回”的来生。史威登堡著作中未提及“轮回”,不支持这一说法。由于“other life”是在灵界的生命,有时等同“灵界”。在本书中,谈到肉眼可见的自然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时,称之为“自然(界)”、“世上”、“尘世”、“属世”和“世界”等;谈到灵性的存在(或层面)和灵性的世界时,称之为“属灵”(属于灵性的)、“灵界”等;在谈到更内在的灵性状态和层面时,称之为“属天”的状态和层面。通常“属世”(表示属于自然物质世界或人类社会)、“属灵”(表示属于灵性的存在或状态)和“属天”(表示更为内在的、更高的属灵状态和层面)并列使用,表示不同的性质、状态和层级。

  
/603  
  

Thanks to our partners fo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