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Swedenborg's Works

 

白马 #0

Study this Passage

/ 17  
  

白马 1

启示录19章,关于圣言及其灵义或内义的细节,摘自《天堂的奥秘》

目录

圣言及其灵义或内义 (1-5)

圣言的必要及卓越 (6)

受启者外,圣言无可理解 (7)

凭借圣言而来的教义外,圣言无可理解 (8)

圣言里有灵义,被称为内义 (9)

圣言内义特为天使所设,也为世人所设 (10)

圣言内义或灵义里,有无尽奥秘 (11)

圣言以对应写成,因而作以表征 (12)

圣言的字义或外义 (13)

主是圣言 (14)

圣言之书 (15)

那些与圣言作对的人 (16)

关于圣言的进一步细节 (17)

Footnotes:

1. This work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Latin. It's been translated into many languages. One English translation uses this title, "The White Horse in Revelation 19, with Particulars respecting the Word and Its Spiritual or Internal Sense, Extracted from Arcana Coelestia". This Chinese translation is provided by SwedenborgStudy.org, 2019.12. 史威登堡研究中心

/ 1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

From Swedenborg's Works

 

白马 #8

Study this Passage

  
/ 17  
  

8. 凭借圣言而来的教义外,圣言无可理解

教会的教义必须取自圣言(天國的奧秘3464, 5402, 6832, 10763, 10765)。 离开教义,圣经无法被理解(天國的奧秘9025, 9409, 94249430, 10324, 10431, 10582)。 真教义是读圣言者的灯(天國的奧秘10401)。 纯正的教义须来自那些由主启发的人(天國的奧秘2510, 2516, 2519, 2524, 10105)。 圣言能够凭借受启发者所构建的教义而被理解(天國的奧秘10324)。 受启发者从圣言为他们自己构建教义(天國的奧秘9382, 10659)。 出于教会之教义中教导和学习的人,和那些出于圣经的字面意义教导和学习的人,两者的不同(天國的奧秘9025)。 没有教义,只理会圣经的字义,这样的人无法进入任何神性真理的理解(天國的奧秘9409, 9410, 10582)。 他们会落入诸谬之中(天國的奧秘10431)。

那些为真理的缘故而爱慕真理者,当他们成年了,能靠自己的知性来理解事物的时候,不是简单地停留在他们教会的教义中,而是从圣言来检验它们真假与否(天國的奧秘5402, 5432, 6047)。 要不然每个人将只会从他人和本地掌握真理,无论生来是犹太人又或是希腊人(天國的奧秘6047)。 虽然如此,从圣言字义得出并成为自己信仰事物,在未经深思熟虑之前,不得轻易抹除(天國的奧秘9039)。

教会的真正教义是仁爱与信仰的教义(天國的奧秘2417, 4766, 10763, 10765)。 信仰的教义并不构成教会,构成教会的乃是信仰的生活,信仰的生活就是仁爱(天國的奧秘 809, 1798, 1799, 1834, 4468, 4677, 4766, 5826, 6637)。 除非一个人遵照教义而活,否则教义并不重要;任何人能看得出,教义是为了生命的缘故,并不单是为了记忆并由记忆而得思考(天國的奧秘1515, 2049, 2116)。 现今在教会中,教导信仰的教义相信,但不教导仁爱的教义,仁爱的教义已斥为一种学问,被称为“道德哲学”(天國的奧秘2417)。 人们若是因着生命,也就是因仁爱,而被接纳为教会成员,教会将会合一(天國的奧秘1285, 1316, 2982, 3267, 3445, 3451, 3452)。 仁爱的教义远胜过与仁爱分离的信仰教义(天國的奧秘4844)。 对仁爱一无所知者对天堂的事物同样一无所知(天國的奧秘2435)。 只持守信仰的教义,而无视仁爱的教义,这等人落入错误之中;此等错误请看(天國的奧秘2383, 2417, 3146, 3325, 3412, 3413, 3416, 3773, 4672, 4730, 4783, 4925, 5351, 7623-7677, 7752-7762, 7790, 8094, 8313, 8530, 8765, 9186, 9224, 10555)。

只在信的教义中,而不在信的生活中,也就是仁爱之中,这样的人以前被称为未受割礼的或非利士人(天國的奧秘3412, 3413, 3463, 8093, 8313, 9340)。 古人有爱主和爱邻舍之教义,所成的信仰之教义乃是为此服务(天國的奧秘2417, 3419, 4844, 4955)。

由那些受启发之人所构建的教义,能在之后被理性和科学确证,因而更加充分地被理解和巩固(天國的奧秘2553, 2719, 2720, 3052, 3310, 6047)。 更多关于这个主题的内容,请参阅《新耶路撒冷及其天堂教义》(n. 51)。 将仁爱与信分离者对教会之教义只是相信而已,没有任何理性的直觉(天國的奧秘3394)。

确证教条并非智者的标志,而是在教条被确证之前,看看是否为真;那些处于启发之中的人便是如此(天國的奧秘1017, 4741, 7012, 7680, 7950)。 确证之光是属世之光,并非属灵之光,恶者也可以有确证之光(天國的奧秘8780)。 一切事,哪怕伪谬,——都可以被证明看起来好像真理(天國的奧秘2482, 2490, 5033, 6865, 8521)。

  
/ 1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

From Swedenborg's Works

 

属天的奥秘 #2417

Study this Passage

  
/ 10837  
  

2417. “不可回头看” 表不要关注教义. 这从城在他身后, 山在他前面时 “回头看” 的含义清楚可知. 因为 “城” 表教义 (402, 2268, 2392节); “山” 表爱与仁 (795, 1430节). 这就是意义所在, 这一点从26节经文的解读明显看出来, 那里说到, “他的妻子在他后面回头一看, 就变成了一根盐柱”. 谁都能意识到, “回头看” 这句话里面含有某些神性奥秘, 只是这些奥秘隐藏得太深, 以至于看不到. 因为 “回头看” 似乎算不上犯罪行为, 然而又是极其重大的事件, 以至于经上说逃命吧, 也就是说, 要关注他的永生, 就不要回头看. 不过, 下文我们会看到关注教义是什么意思, 我们在此仅阐明这些教义是什么.

教义有两种, 一种是仁爱的教义, 一种是信的教义. 一开始, 当主的每个教会尚是少女和童女时, 除了仁爱的教义外, 它并没有其它教义, 也不喜欢其它教义; 因为仁爱的教义与生活相关. 然而, 随着时间推移, 教会逐渐远离这种教义, 直到开始鄙视它, 最终弃绝它; 这时, 它只承认所谓信的教义, 而不承认其它教义. 当它将信与仁分开时, 这类教义便与邪恶的生活同流合污了.

这就是主来之后初期教会, 或外邦人的教会的情形. 一开始, 它只有爱与仁的教义, 并没有其它教义, 因为这就是主所教导的 (参看2371节末尾). 但祂的时代过后, 随着爱与仁开始变得冷淡, 信的教义, 以及伴随它的纷争和异端便渗透进来. 当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这种教义时, 这些纷争和异端也随之增多.

类似情形发生在大洪水后的古教会, 古教会曾传遍很多国家 (2385节). 该教会只知道仁爱的教义, 也不知道其它教义, 因为这种教义关注并渗透到生活中; 他们由此关心自己永恒的福祉. 然而, 一段时间过后, 有些人开始酝酿信的教义, 并最终脱离仁爱. 该教会成员把这种人叫做 “含”, 因为他们过着邪恶的生活 (参看1062, 1063, 1076节).

大洪水之前的上古教会优于所有其它教会, 被称作 “人”, 享有爱主和仁爱邻舍的直觉本身, 因而拥有铭刻在它里面的爱与仁的教义. 不过, 即便那个时候也有酝酿信的人. 当这些人将信与仁分开时, 他们便被称为 “该隐”, 因为 “该隐” 就表示这种信, 而他所杀死的 “亚伯” 则表示仁 (参看创世记第4章的解读).

由此清楚可知, 教义有两种, 一种是仁爱的教义, 一种是信的教义, 尽管这二者本为一; 因为仁爱的教义就包含信的一切事物. 但是, 当教义从唯独属于信的那些事物中汲取时, 这类教义就被说成有两种, 因为信与仁分开了. 如今, 教义被分开, 这从以下事实清楚看出来: 即人们完全不知道何为仁爱, 何为邻舍. 唯独具有信的教义之人没有意识到除了将自己的东西给予他人, 并怜悯每个人外, 对邻之仁还能有什么, 因为他们将每个人都视为邻舍, 不分青红皂白; 然而事实上, 仁爱是凡在一个人里面 (既在他的情感中, 也在他的热情中, 并由此在他的生活中) 的一切良善; 而邻舍是指其他人所拥有的, 感染这个人的一切良善, 所以是指那些拥有良善的人, 对每个人来说是截然不同的.

例如, 人若通过惩恶奖善践行正义, 公平, 就具有仁爱和怜悯. 仁爱就在于惩罚恶人, 因为实施惩罚的人强烈渴望纠正那被惩罚的人, 同时保护善人, 以免这些人在恶人手里受到伤害. 人以这种方式关心作恶者, 或仇敌的福祉, 并向他, 以及其他人和公众利益本身的好感. 这种关心和渴望源于对邻之仁. 生活中的所有其它良善也一样, 因为这种良善若不出自对邻之仁, 绝不可能存在. 这就是仁爱所关注, 并在自己里面所体现的.

既然如前所述, 人们对于何为仁爱, 何为邻舍是这么模糊, 那么显然, 信的教义占据第一位后, 仁爱的教义就成了已丧失的事物之一了. 然而, 古教会唯独培育仁爱的教义, 并且如此推崇它以致他们将属于对邻之仁的一切良善, 也就是拥有良善的所有人, 进行分门别类. 他们这样做时作了很多区分, 并分别赋予名字, 称他们为穷人, 可怜人, 受压迫者, 病人, 赤身裸体者, 饥饿的, 口渴的, 被囚的或坐监的, 寄居的, 以及孤儿寡妇. 他们还称一些人为瘸子, 瞎子, 聋子, 哑巴和残废人等等. 主在旧约中就是照着这种教义说话的, 这便解释了这类术语为何如此频繁地出现在旧约中; 主自己同样照这种教义说话, 如马太福音 (25:35-36, 38-39, 40, 42-45), 路加福音 (14:13, 21) 等. 正因如此, 就内义而言, 这些名字具有截然不同的含义. 所以, 为了恢复仁爱的教义, 蒙主怜悯, 下文将进一步既从总体上又具体地讨论谁是这类人, 以及何为仁爱, 何为邻舍.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